• 首页
  • 医院概况
    • 医院简介
    • 医院文化
    • 医院荣誉
    • 历史沿革
    • 党建行风
    • 院务公开
  • 新闻公告
    • 三医新闻
    • 通知公告
    • 媒体聚焦
    • 三医融媒
  • 患者服务
    • 预约挂号
    • 就医指南
    • 专家介绍
    • 门诊安排
    • 门诊优惠服务
    • 专病门诊
    • 特色医疗
    • 护理天地
  • 科室导航
    • 首义院区
    • 光谷院区
  • 科研教学
    • 科学研究
    • 教学动态
    • 住院医师
      规范化培训
    • 进修管理
    • 医学伦理委员会
    • 药物/器械临床试验机构
  • 人才招聘
    • 招聘公告
    • 简历投递
  • 联系我们
  • 首页
  • 医院概况
    • 医院简介
    • 医院文化
    • 医院荣誉
    • 历史沿革
    • 党建行风
    • 院务公开
  • 新闻公告
    • 三医新闻
    • 通知公告
    • 媒体聚焦
    • 三医融媒
  • 患者服务
    • 预约挂号
    • 就医指南
    • 专家介绍
    • 门诊安排
    • 门诊优惠服务
    • 专病门诊
    • 特色医疗
    • 护理天地
  • 科室导航
    • 首义院区
    • 光谷院区
  • 科研教学
    • 科学研究
    • 教学动态
    •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 进修管理
    • 医学伦理委员会
    • 药物/器械临床试验机构
  • 人才招聘
    • 招聘公告
    • 简历投递
  • 联系我们
神经内科健康科普
首页 > 科室导航 > 三医院 > 非手术科室 > 神经内科 > 健康科普
返回上一级
  • 21
    2023/04
    世界帕金森病日:关注心理健康,全面全程管理
          2023年4月11日是第27个“世界帕金森日”,今年的主题为“关注心理健康,全面全程管理”。       世界帕金森病日由欧洲帕金森病联合会发起,从1997年开始实行。这一天是帕金森病的发现者—英国内科医生詹姆斯·帕金森博士的生日,人类认识帕金森病已有200多年历史。       帕金森病是一种神经变性病,也是一种运动障碍疾病。在神经变性病中,帕金森病是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的第二大疾病。我国65岁以上人群发病率为1.7%,目前我国帕金森病人数已超过300万,随着老龄化的发展,预计到2030年,我国帕金森病患者将达到500万人左右,占世界帕金森病患者的50%,而我国目前仍存在超过一半的患者未能识别诊断,几乎一半的患者尚未得到有效治疗。       很多人认为动作慢是年纪大了引起的,有的病人因为肢体无力疼痛、行动不利索误认为是“颈腰椎病”,在骨科、疼痛康复科等科室反复就诊,延误了病情。 如果出现了以下4种症状之一,就有患帕金森病的风险。       一,抖:肢体或头的震颤,一些患者会有“搓丸样”的手部抖动。       二,僵:面具脸,表情减少,躯干、肢体肌肉僵硬。       三:慢:动作变慢,字越写越小。       四:起步慢,小碎步,慌张步态,跌倒。       患者还常常合并嗅觉减退、便秘、焦虑抑郁、睡眠障碍等症状。       如果有上述症状,建议尽早到神经内科帕金森病专病门诊就诊,完善相关检查明确诊断,早干预、早获益。       虽然目前帕金森病没有彻底治愈的办法,但对于大多数患者,病程都在10年以上,从药物、手术、康复运动、心理、营养、照料护理等多角度的全面全程管理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大大减少疾病带来的不利影响。
  • 31
    2023/03
    “世界帕金森病日”义诊活动预告
          2023年4月11日是第27个“世界帕金森日”,今年的主题为“关注心理健康,全面全程管理”。       为了普及帕金森病相关知识,增加广大民众对帕金森病的认识,提高帕金森病患者生活质量,武汉市第三医院首义院区神经内科帕金森病亚专业组联合本院疼痛康复科、营养科、临床药学等科室共同参与,届时将开展现场义诊宣传、健康知识咨询、血糖血压检查……以便帮助更多的帕金森病并有及家人们,欢迎大家踊跃参加。 活动时间:2023年4月11日(周二)9:00-11:00 活动地点:武汉市第三医院首义院区新门诊楼一楼大厅
  • 31
    2023/03
    难治的偏头痛,做个发泡很有必要
          神经内科门诊经常会遇到偏头痛的病人,表现为反复发作的一侧或双侧中度至重度搏动性头痛,伴畏声畏光、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严重的病例会影响工作甚至日常生活。偏头痛首次发病多见于青春期,青春期后,女性患病率远高于男性,30-50岁是发病高峰期,我国偏头痛患病率为9.3%,相当于每十人有一个偏头痛患者。       临床上,偏头痛治疗主要是使用相关药物,多数患者都有改善,但对于药物效果不好难治性或者药物无法耐受的患者,通常会被要求做个发泡试验。 发泡实验是什么东西?       发泡实验全称是经颅多普勒发泡试验(C-TCD),是超声波检查的一种,简单说就是,利用人类颅骨自然薄弱的部位作为检测声窗(如颞骨窗、枕骨大孔、眼眶等),观测脑动脉血流的信号。具体做法是:先在患者肘部静脉留置一输液用套管针,注射含有微小气泡的生理盐水,嘱患者配合憋气等动作,全程借助TCD观察血流中是否有微小气泡栓子信号。正常情况下气泡将在肺循环被吸收,TCD监测不到微栓子,反之,如果检测到脑部血管出现微泡信号,则说明微小汽包未经过正常肺循环,常提示存在心脏心房右向左分流、肺动静脉畸形,临床最常见的是卵圆孔未必,总人群发病率有25%~30%。 发泡试验与偏头痛又有什么关系?       研究显示,卵圆孔未必患者中同时患有偏头痛的占比达到36%,明显高于一般人群,提示卵圆孔未闭可能与偏头痛的发病相关,病理机制可能是:血液中多种血管活性物质,如5-羟色胺等,通过未闭合的卵圆孔,未经过正常肺循环直接进入体循环,导致脑血管异常收缩或扩张进而诱发偏头痛。而TCD发泡实验对卵圆孔未闭检出敏感性高,检查过程中无明显不适,操作简单、无创,现在已成为筛查卵圆孔未闭等右向左分流的首选手段。       国内指南建议,对卵圆孔未闭伴发泡试验显示中-大量右向左分流,经神经内科药物治疗无效或效果不佳的偏头痛患者,手术意愿强烈的,可行卵圆孔未闭封堵治疗。       武汉市第三医院首义院区神经内科可常规开展TCD发泡试验,对于难治性偏头痛患者,有必要做个发泡试验筛查,为治疗提供另一个思路,帮助您尽早摆脱痛苦。
  • 23
    2023/03
    脑梗后需要定期输液预防复发吗?
          脑梗是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的“三高”疾病,对于已经发生过脑梗的患者,都不想再次经历这样的痛苦,所以经常有患者及家属咨询,得过脑梗了,要不要季节性的、定期的输液通血管来预防脑梗再发?       现有证据表明,对于脑梗死、脑动脉硬化、脑动脉狭窄、脑缺血等脑血管病,定期输液对预防这些疾病的发生或复发无益,还可能有害。       因为从理论上讲,脑梗的病因多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这些斑块表面是由胶原纤维、蛋白聚糖以及平滑肌细胞组成的纤维帽,临床上常用的定期输液的药物多是一些活血化瘀、改善循环的中成药物,这些药物并不能够溶解这些成分,都不能达到短期内改善动脉硬化和疏通血管的作用。而另一方面,所有药物都有发生不良反应的风险,输液本身也有输液反应等风险,还增加经济负担。       目前能够有效预防脑梗复发的药物,主要是在医生的指导下长期、规律的口服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药物、他汀类降脂药物。长期服用这些药物,可以有效的预防脑梗死,延缓甚至逆转血管的动脉硬化进程。       除此之外,还要积极控制危险因素,比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多种疾病,因为这些疾病也会显著加重动脉硬化,增加脑梗的复发风险。所以尽早的筛查和合理的治疗这些疾病也非常关键。同时需要改善生活方式,比如健康饮食、合理运动、戒烟戒酒、减轻体重等也至关重要。       定期输液没必要,做好以上这些,才是防治脑梗再发的正确做法。
  • 23
    2023/03
    降血脂首先要做的不是用降脂药
          门诊常常有患者要求检查血脂,一方面说明现代人的健康知识及观念在进步,另外也提示血脂高这个问题比较普遍,因为要求检查的人多数都会说其周遭谁谁谁有这个情况。确实,不完全统计,多数查的结果血脂都有点问题,特别是中老年人。       大家都知道,血脂高不是啥好事,容易得心脑血管病。       那么,发现血脂高了该怎么办呢?很多人都知道,阿托伐他汀钙、瑞舒伐他汀等他汀类药物可以降低血脂。但是血脂高了,就需要立即服用他汀等等降脂药吗?       2021年美国心脏学会发表的科学声明可以帮助您解答这个问题,该科学声明强调:体育运动是血压增高或血脂增高的一线治疗!具体解析是,对于轻度血压增高或血脂增高,体育运动是首选一线治疗。对于明显血压增高或血脂增高,或者合并其他心血管疾病高危因素的人群,建议在体育运动的基础上联合药物治疗。推荐体育运动与其他改善生活方式相结合,如健康饮食、减肥、戒烟戒酒等。       实际上,体育运动的好处不单能降血脂,有研究表明,对于颅内动脉狭窄的患者,体育运动是减少卒中复发的最有效措施。其实,体育运动不仅对血脂、脑血管有益处,可以减少各种肿瘤的发生风险,还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多种疾病发生的风险。       所以,如果体检发现血脂高了,首先要做的是让自己动起来,进行适合自己的体育锻炼,改善生活方式,并结合自身疾病状况,必要时联合药物治疗。
  • 22
    2023/03
    脑血管病专病门诊开诊啦!
          脑血管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的常见病,发病率、死亡率、致残率及再发率均高,对患者个人、家庭及社会造成极大负担。在对脑血管病进行有效治疗的同时,积极对脑血管病进行预防非常重要。随着健康知识普及,老百姓的相关需求也逐渐增加。       武汉市第三医院首义院区神经内科,可对脑血管病进行专业、规范化的诊治。开辟了急性脑血管病绿色通道,在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脑血管病介入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可开展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发泡试验等特色专科检查手段。       脑血管病专病门诊以脑血管病防治为重点,为专门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急性期、恢复期及后遗症期的特色门诊,可提供卒中高危人群筛查、超早期溶栓、介入治疗、卒中原因筛查、出院随访、健康宣教等医疗服务。       即日起,我院脑血管病专病门诊就开始接诊啦,固定出诊时间为每周三下午2点至5点,地点在首义院区新门诊楼三楼内科13诊室,欢迎广大有需要的朋友前来就诊咨询。
  • 22
    2023/03
    如何让“脑雾”尽快消散?
          上期我们谈到,新冠感染后“脑雾”现象还是比较常见。那多久才能好呢?目前很多研究评估出的时间是三个月,在新冠的其他相关症状得到缓解后,多数人脑雾的症状都在充足休息后三个月左右有一定的好转。当然有个体差异,部分人几天明显好转,还有些人持续几个月,甚至一年还改善不明显。       如何才能让“脑雾”尽快消散呢?办法还是有的!       最重要的准则是:多休息,少消耗。放松大脑,让大脑停下来,清空一下缓存。深呼吸,放松,放轻松,感受到呼吸变缓,心情平静,也可以试试看冥想、散步、运动,总之,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放松办法就好。       同时做好以下几点:1.科学安排自己的工作。把最耗费脑力的活动放在最清醒的时候先做完。选择一个安静的工作环境,让大脑和耳朵都负担小一些。 2.尽量一次就做一件事。每次专注一项任务,减少大脑的工作负担。比如,如果觉得开车时候手脑协调迟缓,那就坐公共交通、打车上班。让自己的脑子休息休息。 3.用备忘录或准备一个记事本。记性差只是暂时的,尝试用工具记录任务,减少大脑的记忆负担。 4.保证充足的睡眠。睡前不玩手机,少吃东西少饮水,规律的作息方式。 5.避免抽烟、喝酒。不管有没有得新冠,这两件事都既伤身又伤脑。 最后关键的一点,心态好,该忘的忘,该放的放,让心归零,微笑前行,剩下的,就交给我们的身体吧!
  • 22
    2023/03
    阳康后你“脑雾”了吗?
          随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高峰退去,神经内科门诊很多阳康的患者反应,虽然已经不发烧好久了,也不咳嗽咳痰了,但总觉得身体状态还“差口气”,精神状态不好,常感到疲劳、老想睡觉,思维反应迟钝、注意力难以集中,做事效率下降,甚至简单的日常工作出错。以上表现就是近期冲上热搜的所谓“脑雾”。       脑雾其实不是一个医学专业术语,更多地被用来形容一种大脑好像在雾里模糊的感觉。在新冠出现之前脑雾一词已经存在,在临床造成“脑雾”现象的原因很多,比如抑郁症、阿尔茨海默症、慢性疲劳综合症、缺铁性贫血等疾病都会导致“脑雾”的发生。生活中的睡眠不足、饮食结构不当,宿醉及饱餐后,同样容易出现“脑雾”。       笔者个人的临床观察,阳康后“脑雾”现象不少见的。一项关于新冠后认知障碍的荟萃分析汇总了 10,979 项相关研究,发现有 20% 到 30% 的患者在初次感染三个月后报告出现脑雾,是继疲劳、呼吸困难和头痛之后位居第四的常见新冠长期后遗症。       其实目前科学研究还没能够明确新冠感染和“脑雾”之间的因果关系,有猜测新冠病毒可能会影响脑细胞,或者是影响了大脑供血,也可能是感染带来的免疫连锁反应……总之还需更多研究。不过不必担心,现有研究的基本共识是,脑雾并未造成大脑结构性损伤,是完全可逆的过程,大多数人都能在休息后恢复。
  • 26
    2022/12
    帕金森病患者如何留住幸福的“蜜月期”?
    帕金森病是神经系统较常见的慢性进展性疾病,多数病人在帕金森病的诊断治疗初期,会有一段时间对药物反应非常好,行动迟缓、抖动等运动症状能得到明显改善,甚至能和正常人一样生活、工作,这段时期就称之为“蜜月期”。 帕金森病的发病机制简单点说,就是病人脑内的多巴胺较正常人少,所以通过补充多巴胺能药物,俗话说“缺什么补什么”,就能起到改善症状立竿见影的效果,才会出现“蜜月期”。 但帕金森病缓慢进展的趋势目前还是不可逆的,随着病程不断进展,药物效果会减退,治疗反应没有之前理想,同样的药量用法,效果却不及从前,让帕金森病患者很苦恼。 那如何尽量延长“蜜月期”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一旦确诊了帕金森病,应尽早接受药物治疗,这不仅可以更好地改善症状,获得良好的生活质量,而且可能延缓疾病进展。相反,如果拖延治疗则可能会导致错过宝贵的“蜜月期”。 2.个体化规范药物治疗,每位病人的具体情况都不一样,需要在神经科专病医生的指导下,根据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发病年龄、有无共病、生活工作需求等多方面综合考虑,选择合适的个体化的抗帕金森病药物方案。且在治疗过程中,我们要做到规范用药,不擅自停药、换药或调整用量,病情变化应及时前往医院,请医生确定调整治疗方案。 3.合适规律的康复运动贯穿全病程。早期正规的康复治疗可以延缓病情进展,维持更久的生活自理时限。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康复锻炼来训练各组肌肉的协调性,也一样重要。 在临床中,帕金森病的“蜜月期”一般3-5年,如果做到以上几点,对“蜜月期”的延长一定会有所帮助。
  • 26
    2022/12
    脑血管病患者日常生活四个注意事项
    有研究表明,我国25岁以上人群终身脑血管病患病风险高达39.3%,居世界首位。对于脑血管病的预防和治疗,除了在医生的指导下药物、手术治疗外,个人生活方式的改善也至关重要,两者结合,能够更加有效的延缓动脉硬化,减少多种脑血管病的发生和复发。     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脑血管病患者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重要事项。 一、戒烟很重要 大家都知道吸烟不好,不论主动吸烟或被动吸烟,均可显著增加肺癌等多种肿瘤的发生。吸烟也是脑梗死、脑出血等多种脑血管病的独立、强危险因素,吸烟使脑梗死的相对风险增加90%,使蛛网膜下腔出血风险增加近2倍。因此为了自己及家人的健康,都应该戒烟。 好在,戒烟后的获益也十分显著,戒烟1年后脑血管病的风险降低约60%,戒烟5年后风险降至不吸烟者的水平。只要开始了戒烟,就有获益。 二、清淡健康饮食  “地中海式饮食”被认为是有利于心脑血管健康的饮食方式,以简单、清淡以及富含营养为特点。这种特殊的饮食结构强调多吃蔬菜、水果、鱼、海鲜、豆类、坚果类食物,其次才是谷类,并且烹饪时要用植物油(含不饱和脂肪酸)来代替动物油(含饱和脂肪酸),尤其提倡用橄榄油。 还需要注意,不食用加工过的肉类,如灌肠、火腿、熏肉、腌肉、培根等;不饮用碳酸饮料、各种添加糖的饮料;不食用点心、糖果等。我国居民的食盐摄入量普遍超标,日常生活中要尽量减少食盐的摄入。 三、适当规律运动 规律的运动可以显著降低脑梗死、脑出血等多种脑血管病的发生率,显著减轻脑梗死发生时的严重程度;还可以降低血压、胆固醇、体重,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减少血小板聚集,降低纤维蛋白原水平,这些变化不仅可以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对肾病、肿瘤等多种疾病都有预防作用。 适当规律运动的标准是以个人能够耐受为准,尽可能的达到:每周应该进行至少75分钟的高强度的体育运动,或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的体育运动,或者两者的等价结合。 久坐也很容易导致脑血管病的发生,每天坐的时间超过4小时即增加脑血管病的风险,如果工作需要长时间久坐,建议每坐30分钟,站立轻度活动休息3分钟。 四、减肥尤其关键  肥胖使脑血管病的发生风险增加70%以上,同时肥胖也显著增加高血压、糖尿病、房颤、高血脂、肿瘤等多种卒中危险因素的发生,尤其要注意避免发生“腹型肥胖”,即腰围过大,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啤酒肚、游泳圈,这样的体型更会增加脑梗死、脑出血等多种脑血管病的发生。 减肥的关键在于管住嘴,控制热量的摄入,然后配合适当的体育运动。 如果能把以上四大生活注意事项做到实处,配合医生的治疗,将大大减低您发生脑血管病的风险。
  • 26
    2022/12
    想要好睡眠,先做好睡眠卫生
    疫情这几年,失眠等睡眠障碍问题明显增多,神经内科门诊常常有人咨询相关问题,今天我们暂不谈诊断及治疗。聊一聊我们一般人以及已经发生了睡眠障碍的人群,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哪些睡眠卫生习惯,能帮助我们更好地防治睡眠障碍。 每周7天都要按时起床,有助于形成规律的“生物钟”,睡眠是有节律的,稳定的生物节律会让你养成按时想睡觉的习惯。 2.控制在床时间,有助于巩固和加深睡眠,太长在床时间会导致睡眠片段化和浅眠,无论睡眠情况如何,都要按时起床。慎重对待白天补眠。 3.规律运动,运动可使入睡和加深睡眠更容易,但不要在睡前3小时之内安排剧烈运动。 4.不要饿着肚子上床,饥饿会影响睡眠,但油腻饮食或过饱也不利于睡眠,避免睡前过多饮水,减少夜间尿意中断睡眠。5.确保您的卧室舒适,没有光线和噪音刺激,湿度温度适宜,过热或过冷的睡眠环境可能会干扰睡眠。 6.减少所有含咖啡因的饮料和食品(咖啡、茶、可乐、巧克力),尤其是下午或晚上时段,这些可能会导致入睡困难,浅睡或睡眠片段化。 7.避免饮酒,尤其不要睡前饮酒助眠,尽管酒精有助于紧张的人入睡,但后半夜睡眠质量将会受到极大损害。 8.吸烟可能会干扰睡眠,尼古丁是一种兴奋剂,吸烟助眠是错误的。 9.睡前安排固定时间来规划第二天的事情,不要带着问题上床,忧虑会干扰睡眠,令睡眠变浅。 10.不要把睡眠当做负担,没能快速入睡就感觉压力极大,这只会起反作用。睡不着,没关系,打开灯,离开卧室,做一些放松的事情,困了再回来上床睡觉。 11.夜间不看表,看表可能会导致沮丧,愤怒和忧虑,从而干扰睡眠。 睡眠是人类与生俱来的能力,是一件很自然的事,对待失眠,要有信心,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先做好以上几点,可以让睡眠这件事事半功倍。
  • 26
    2022/12
    第五届光谷脑血管病论坛
    第五届光谷脑血管病论坛于12月11日线上隆重举行。 本次会议分为上午专题报告和下午病例讨论两部分,邀请省内外脑血管病的顶级专家就临床热点问题展开讨论。 大会主席刘建光主任开场 大会主席张武昌院长致开幕词 华中科技大学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朱遂强教授分享《基于影像学的CAA诊断标准演变》 华中科技大学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胡波教授分享《神经系统疾病2022诊疗进展》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张兆辉教授分享《后循环卒中治疗进展与思考》 华中科技大学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于加省教授分享《血泡样动脉瘤的诊断与治疗》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卢祖能教授分享《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管理策略》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刘煜敏教授分享《动脉纤维性肌发育不良与脑血管病介入诊疗》 湖北省第三医院彭小祥教授分享《2022中国急性缺血性卒中早期血管内介入诊疗解读》 武汉市第一医院陈国华教授分享《脑小血管病的诊治》 武汉市第三医院刘建光教授分享《椎动脉支架的治疗决策》 下午病例讨论专场,分别由刘建光教授和王峥教授主持。 国药东风总医院周玉涛医师分享《AIS血管内治疗病例分享》 十堰市太和医院程朝辉医师分享《点亮缺血半暗带,给卒中患者更多希望-一例超时间窗前循环串联闭塞患者的开通治疗》 襄阳市第一医院王璞医师分享《穿越火线的取栓之旅》 孝感市中心医院王丽医师分享《新疾旧患,“取”到病除》 武汉市第一医院倪厚杰医师分享《低NIHSS评分LVO-AIS治疗病例分享》 武汉市中心医院刘感哲医师分享《后循环串联病变取栓一例———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武汉市第四医院刘文军医师分享《一例超时间窗的前循环取栓》 武汉市第三医院王跃飞医师分享《一例颈内动脉眼段破裂动脉瘤的介入栓塞治疗》
上一页 12...131415161718 下一页
跳至页
视频专区 护理天地 下载专区 人才招聘
  • 医院概况
  • 新闻公告
  • 患者服务
  • 科室导航
  • 科研教学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武汉市第三医院
微信公众号
武汉市第三医院
支付宝二维码
健康武汉
微信小程序
Copyright © 2024 武汉市第三医院(武汉大学附属同仁医院) 版权所有 鄂ICP备13016264号-1 鄂公网安备42018502002779号
友情链接
  • 武汉大学
  • 京伦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