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医院概况
    • 医院简介
    • 医院文化
    • 医院荣誉
    • 历史沿革
    • 党建行风
    • 院务公开
  • 新闻公告
    • 三医新闻
    • 通知公告
    • 媒体聚焦
    • 三医融媒
  • 患者服务
    • 预约挂号
    • 就医指南
    • 专家介绍
    • 门诊安排
    • 门诊优惠服务
    • 专病门诊
    • 特色医疗
    • 护理天地
  • 科室导航
    • 首义院区
    • 光谷院区
  • 科研教学
    • 科学研究
    • 教学动态
    • 住院医师
      规范化培训
    • 进修管理
    • 医学伦理委员会
    • 药物/器械临床试验机构
  • 人才招聘
    • 招聘公告
    • 简历投递
  • 联系我们
  • 首页
  • 医院概况
    • 医院简介
    • 医院文化
    • 医院荣誉
    • 历史沿革
    • 党建行风
    • 院务公开
  • 新闻公告
    • 三医新闻
    • 通知公告
    • 媒体聚焦
    • 三医融媒
  • 患者服务
    • 预约挂号
    • 就医指南
    • 专家介绍
    • 门诊安排
    • 门诊优惠服务
    • 专病门诊
    • 特色医疗
    • 护理天地
  • 科室导航
    • 首义院区
    • 光谷院区
  • 科研教学
    • 科学研究
    • 教学动态
    •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 进修管理
    • 医学伦理委员会
    • 药物/器械临床试验机构
  • 人才招聘
    • 招聘公告
    • 简历投递
  • 联系我们
手术麻醉科健康科普
首页 > 科室导航 > 三医院 > 手术科室 > 手术麻醉科 > 健康科普
返回上一级
  • 10
    2022/08
    蒲公英能抗癌?散结节?!真的?假的!
    炎炎夏日,在我们田间地头都可以经常看到这样的一种野菜,它就是蒲公英,一种既可以食用,也可以入药,是药食同源的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别看它毫不起眼,却有着卓越的药用功效,从古至今,蒲公英在多种疾病的治疗改善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近年来,关于蒲公英的各种“神奇说法”也越来越多,什么蒲公英能在48小时内杀死癌细胞,什么蒲公英能治疗甲状腺结节等。到底蒲公英真的能能消除甲状腺结节,还能抗癌吗?今天我们就来说道说道......     蒲公英味苦,性寒,归肝、胃经,其主要的用药价值还是在治疗疔疮肿毒,乳痈,目赤咽痛,急性肠炎,湿热黄疸,热淋涩痛等方面。 在消炎止痛方面,蒲公英的应用非常广泛,不但对于急性乳腺炎,急性肠炎,以及一些皮肤上的疔疮,都可以外敷内服,起到消炎止痛,止泻等作用,对于一些急性的热病,如上呼吸道感染,急性胆囊炎等,蒲公英也有着不错的消炎租用。对于清泻胃火,以及改善胃热引起的慢性胃炎,以及泌尿系统感染等问题,蒲公英也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除此之外,蒲公英还有清肝明目的作用。有些朋友容易“上火”,出现目赤肿痛的现象,其实这正是肝火上炎所导致的,在近代名医张锡纯所著的《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有“一味蒲公英汤”,系将其浓煎内服,可治疗肝火上炎导致的目赤肿痛,也可以与黄芩,菊花,夏枯草等配用。 蒲公英的药用价值,古人很早就已被发现,在古代的中药应用中,蒲公英主要是用于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尿通淋等方面。而这种“消肿散结”的作用,被有些人片面地理解为所有的“结节”问题,都可以用蒲公英来进行治疗改善,但实际上,如果我们仔细分辨蒲公英的药性和作用,就会明白,对于甲状腺结节等问题,蒲公英是起不到“散结”作用的。   蒲公英散结作用的主要应用,在古代主要是用于乳痈的治疗。所谓乳痈,就是我们现在说的急性乳腺炎,是哺乳期女性经常出现的一种炎症反应,以乳房出现硬结肿块,伴有疼痛炎症等问题为典型表现,而蒲公英具有清热解毒,抗菌消炎的功效。现代药理学研究也发现,蒲公英汇总分离出了的酚酸类物质,是一种“天然抗生素”,对于大肠杆菌,沙门菌,痢疾杆菌等引起的炎症,都有不错的抑菌效果,因此,蒲公英从药性和药理作用上来说,对于炎症反应引起的硬块“结节”,合理使用,内服外敷,都会有不错的疗效。 而甲状腺结节的出现,多数情况下与炎症反应并没有太大的关系,之所以出现甲状腺结节,是甲状腺细胞出现异常增生的结果,对于这类的甲状腺结节问题,既不是体内的热毒所致,也与细菌感染的炎症反应无关,使用蒲公英来“消肿散结”,就并不对症。因此,对于有甲状腺结节问题的朋友,评估结节的风险性,定期做好复查,并从生活,情志等多个方面进行风险控制,想通过蒲公英来“散结”,是很难做到的。     而关于蒲公英抗癌的说法,网络上的信源多数是来自于2016年加拿大温莎大学发表的一篇研究文章,在该研究中,研究人员将蒲公英根的提取物,与癌细胞放在一起,发现48小时内,癌细胞凋亡了98%。对于这样的研究结果,我们听听就好,其实不必太过当真。首先研究中所用的物质并不是蒲公英,而是蒲公英根的提取物,这种浓缩的物质,和直接使用蒲公英之间,要差得多。其次,在新药研发的过程中,有无数体外作用明确的药物,真正用于人体后,反而是无效甚至是有害的,因此,这样的体外细胞试验,与真正的药物具有抗癌作用,还差着十万八千里的距离。    因此,因为看到这样的一篇研究,就说蒲公英能抗癌,那真的是断章取义,无稽之谈。除了这个研究,通过查阅文献可以看到,还有不少的文献中提到了蒲公英的抗肿瘤作用,但目前为止,这些研究多数都停留在体外细胞试验和动物试验的阶段,所使用的也是高度浓缩的蒲公英提取物,这些研究虽然多数都显示出了蒲公英的抗肿瘤效果,但也还都离真正的临床应用非常远,有了癌症问题,还是应该结合实际情况,配合靠谱的诊疗方案,进行正规的治疗,千万不要因为听信偏方,而耽误了正确的治疗方式。 总之,蒲公英既不能抗癌,也不能消除甲状腺结节。在治疗疔疮肿毒,乳痈,目赤咽痛,急性肠炎,湿热黄疸,热淋涩痛等方面,蒲公英是一味简单易得,但却很实用的中药材,但需要注意的是,蒲公英也并非人人都可用,对于本身就体质偏凉,容易泄泻的朋友,使用蒲公英反而会加重腹泻,而孕期,经期的女性, 也是不宜使用蒲公英的,使用蒲公英,最好是经过辨证,确实存在实热火毒的情况再使用,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27
    2022/06
    静脉穿刺时止血带你扎对了吗
    你知道一次成功的静脉穿刺需要具备哪些必不可少的因素吗? 高超的穿刺技术; 适宜的光线; 合适的穿刺工具;良好的心理素质;输液前患者的正确评估;血管的选择…这些都是成功的因素之一,但是,你知道吗?静脉穿刺的成功与否还与止血带的正确使用有关系…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关于静脉穿刺时正确扎止血带的二三事吧 国内曾有扎止血带时间长短对浅静脉穿刺成功率的影响的研究,结果显示扎止血带40-120s进行静脉穿刺,其成功率为98.33%,扎止血带120-300s,进行静脉穿刺,其成功率仅为91.22%。 正确结扎止血带的原则是 A 止血带的位置应该在消毒范围以外尽可能靠近穿刺部位; B 结扎止血带的时间不宜过长,不宜超过120s,以防止出现局部血液循环障碍,扎止血带40-120s进行静脉穿刺为最佳的穿刺时间; C 为防止患者的微生物交叉感染,止血带应一人一用; D 标准止血带应以很容易用一只手松开为宜; E 选择止血带的质地材料时,应考虑有潜在的乳胶过敏可能; F 结扎止血带时,要求仅影响静脉血流而对动脉血流无影响,因此结扎止血带后,在肢体远端应能很容易的摸到脉搏的跳动。 正确的操作是 先扎紧止血带后观察血管走向,及时将压脉带放松,再进行消毒,待穿刺前再把止血带扎紧。 尤其对检测凝血象的标本尤为重要,力争1min内完成。 推荐在针穿刺进血管后立即放松压脉带(<1min),以免引起血液淤滞,造成血管内 溶血或血液某些成分改变。特别是测定乳酸时不可使用止血带。 如果止血带压迫超过1min,可使局部血氧含量降低,乳酸增加,pH下降。 如果压迫3min后可使胆红素、胆固醇、AST、ALP等增加5% 以上。 止血带结扎的正确位置: A 结扎止血带的位置应在穿刺点上方5-6cm; B 止血带的位置应在消毒范围以外尽可能靠近穿刺部位。 如何正确使用两根止血带? 血管暴露充分能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在穿刺点上下关节处或穿刺点上下相距15cm左右扎2根止血带,可以替代病人握拳,同时局部血管充盈度满意,尤其适用于儿童、血管不固定、不充盈、无力握拳的病人。 如何安全使用止血带? 止血虽小,如果使用不当,却关乎患者的生命安全。 A 止血进行静脉穿刺使用时,应充分暴露穿刺部位,不要用其他的物品覆盖,不要遮住捆扎在肢体上的止血带,避免衣物遮盖压脉带,以免忘记解下止血带,遗忘在病人身上; B 不会说话的患儿、反应迟钝的老人、昏迷等特殊人群,为这些患者使用止血带时,都要格外提高警惕; C 遵守院感规定:一人一用止血带; D 检查患者输液部位的血液循环情况,查看手指或脚趾末端是否有发绀、体温下降等现象; E 选择止血带质地材料时,应考虑潜在的乳胶过敏现象。
  • 27
    2022/06
    麻醉会影响脑功能吗
    术前访视的时候经常会碰到有患者或者家属问:医生,做麻醉会不会影响智力和记忆力啊?我的某某亲戚做过手术之后就总觉得记忆力变差了…… 尽管很多麻醉医生都在各种科普文章上做出过辟谣解释,但是还是有很多不了解真相的病患和家属们会有这样或者那样的疑问。    我家小孩6岁做过一次全麻腺样体手术,现在感觉教过的知识转头就忘; 我家爹爹之前髋关节骨折做了手术之后,好几个月了,现在还是经常忘东西; 我之前甲状腺手术做了一次全麻,现在打麻将总是输多赢少,肯定是智力受影响了; 虽然生孩子我是半身麻醉,但是麻醉药物肯定会对脑子有影响的,这两年明显记忆力下降了。” 全麻手术是否影响小朋友的智力发育,答案肯定是否定的,临床研究表明,经历短时间全麻手术的小儿,智力不会受到影响,接受过大手术的病人智力下降与术前疾病导致的认知功能偏低相关,而与手术麻醉无关,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则强调三岁以下或妊娠晚期孕妇,重复多次或长时间使用镇静类药物,可能影响儿童神经系统发育。 所以对于单次的短小全麻手术,家长们无需过多担心麻醉影响,只需要选择好最有利于疾病恢复的治疗方案即可。 对于老年人而言,年龄的增长伴随着器官功能的衰退,脑功能状况也与基础疾病状况、血管调节功能、认知状态和功能锻炼息息相关,如果相对脆弱的脑功能再遭受大型手术和创伤的打击,则可能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常表现为精神错乱、人格的改变以及记忆受损,这种手术后人格、社交能力及认知能力的变化称为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此外,病人术前状态(慢性疾病、疼痛、焦虑、饮食睡眠不佳),术中发生严重的内环境紊乱、缺氧和出血引起的器官组织灌注不足等不良事件也可增加POCD发病率。但只有年龄是导致长期认知功能减退(记忆力下降)的重要确定因素,而麻醉药物的影响存在感非常弱。通过重视调整老年病人术前心理状态,创伤后在合理镇痛的前提下保持情绪稳定及饮食睡眠充足,术中麻醉医生保持内环境稳定、氧供需等各项平衡,术后完善镇痛和康复管理,及时给予改善认知功能的药物辅助治疗,对于中枢系统神经功的影响是可以做到合理控制的。 很多经历剖宫产手术的产妇会觉得产后记忆力下降,这锅“半身麻醉”背的就更冤了。“半身麻醉”是指将局麻药物打入腰椎管内“蛛网膜下腔”或“硬膜外腔”,阻断神经感觉信息传导,产生麻醉镇痛效果,使用的都是局部麻醉药,几乎不存在局麻药进入血液循环到达大脑。“疼痛、产后抑郁、过度劳累、睡眠不佳”这些因素才是导致产后记忆力下降的“真凶”,俗话说的“一孕傻三年“虽然是半句玩笑话,但也恰恰说明麻醉是不背这个锅的。 至于正努力担起家庭和社会责任的青年人,学习、工作、家庭的压力和长期熬夜早已将身体按在地上反复摩擦,“脑子不够用”、记忆力下降是一个正常的生理过程。劳累、压力过重、情绪波动、长期睡眠不足等会都对我们的脑功能重重锤击,所以为了以后还能好好搬砖,还是要健康规律生活,休息时间保持足够睡眠和锻炼,才能让生理功能的巅峰期维持得更久。 最后小结一下,没有证据表明全麻药物会伤害人的长期记忆。只有年龄,是目前明确已知的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半身麻醉”和区域麻醉不会影响认知功能。
  • 27
    2022/06
    手术麻醉中血糖异常
    麻醉过程中,全麻的患者处在类似睡眠状态,不能产生主诉。表面看似风平浪静,但随着手术的进行和病人本身状态的变化,机体内环境会发生改变。血糖的异常波动会增加病人术中,术后的各种风险。随着糖尿病患者的增多,围术期血糖的管理更为重要。 围术期管理的基本原则是避免血糖过低或过高、预防酮症酸中毒等严重并发症、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围术期血糖一般控制在140~180mg/dl(7.8~10.0mmol/L)。血糖>180mg/dl(10.0mmol/L)应考虑开始胰岛素治疗。正常进食的病人控制餐前血糖≤140mg/dl(7.8mmol/L),餐后血糖≤180mg/dl(10.0mmol/L)。 一般以血浆葡萄糖浓度低于2.8mmol/L作为低血糖症的标准。低血糖的危害大于高血糖,且全身麻醉期间症状被掩盖,麻醉医生更为警惕! 发生低血糖的原因:1术前未停用不合理的降糖药 ,围术期长时间的禁食水2期的摄入不足,能量消耗过度亦或者合并其他疾病。 3 多见于高龄、肝肾功能不全及胰腺功能存在异常(如胰岛素瘤等)。 低血糖的处理: 1解除神经缺糖症状 2纠正导致低血糖症的各种潜在原因3根据病人的低血糖程度来选择输注葡萄糖的浓度和速率,以及检测血糖频率。 发生高血糖的原因 :1自身有糖尿病,术前又没有很好的控制或者合并感染引起的血糖升高。2手术刺激导致机体应激反应,使组织糖利用下降、肝糖输出增多,引起血糖升高。 3某些静脉和吸入麻醉药物可抑制胰岛素分泌,并增加肝糖原输出。4 胰岛功能疾病(如胰高血糖素瘤)亦会引起血糖升高。 高血糖的处理:胰岛素是处理高血糖的重要方法,寻找病因,个体化管理。胰岛素治疗可以皮下注射、持续静脉输注,单次静脉注射。 根据病人血糖的波动选择胰岛素的类型和计量,注意血糖的检测。 术前宣教,合理用药,血糖控制达标,术中根据患者的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方案,严密地监测血糖,术后禁食期间也要加强监测防止低血糖。血糖无论高低都不可怕,严密监测+及时处理才是关键。
  • 23
    2022/06
    麻醉会影响脑功能吗
    术前访视的时候经常会碰到有患者或者家属问:医生,做麻醉会不会影响智力和记忆力啊?我的某某亲戚做过手术之后就总觉得记忆力变差了…… 尽管很多麻醉医生都在各种科普文章上做出过辟谣解释,但是还是有很多不了解真相的病患和家属们会有这样或者那样的疑问。    我家小孩6岁做过一次全麻腺样体手术,现在感觉教过的知识转头就忘; 我家爹爹之前髋关节骨折做了手术之后,好几个月了,现在还是经常忘东西; 我之前甲状腺手术做了一次全麻,现在打麻将总是输多赢少,肯定是智力受影响了; 虽然生孩子我是半身麻醉,但是麻醉药物肯定会对脑子有影响的,这两年明显记忆力下降了。” 全麻手术是否影响小朋友的智力发育,答案肯定是否定的,临床研究表明,经历短时间全麻手术的小儿,智力不会受到影响,接受过大手术的病人智力下降与术前疾病导致的认知功能偏低相关,而与手术麻醉无关,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则强调三岁以下或妊娠晚期孕妇,重复多次或长时间使用镇静类药物,可能影响儿童神经系统发育。 所以对于单次的短小全麻手术,家长们无需过多担心麻醉影响,只需要选择好最有利于疾病恢复的治疗方案即可。 对于老年人而言,年龄的增长伴随着器官功能的衰退,脑功能状况也与基础疾病状况、血管调节功能、认知状态和功能锻炼息息相关,如果相对脆弱的脑功能再遭受大型手术和创伤的打击,则可能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常表现为精神错乱、人格的改变以及记忆受损,这种手术后人格、社交能力及认知能力的变化称为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此外,病人术前状态(慢性疾病、疼痛、焦虑、饮食睡眠不佳),术中发生严重的内环境紊乱、缺氧和出血引起的器官组织灌注不足等不良事件也可增加POCD发病率。但只有年龄是导致长期认知功能减退(记忆力下降)的重要确定因素,而麻醉药物的影响存在感非常弱。通过重视调整老年病人术前心理状态,创伤后在合理镇痛的前提下保持情绪稳定及饮食睡眠充足,术中麻醉医生保持内环境稳定、氧供需等各项平衡,术后完善镇痛和康复管理,及时给予改善认知功能的药物辅助治疗,对于中枢系统神经功的影响是可以做到合理控制的。 很多经历剖宫产手术的产妇会觉得产后记忆力下降,这锅“半身麻醉”背的就更冤了。“半身麻醉”是指将局麻药物打入腰椎管内“蛛网膜下腔”或“硬膜外腔”,阻断神经感觉信息传导,产生麻醉镇痛效果,使用的都是局部麻醉药,几乎不存在局麻药进入血液循环到达大脑。“疼痛、产后抑郁、过度劳累、睡眠不佳”这些因素才是导致产后记忆力下降的“真凶”,俗话说的“一孕傻三年“虽然是半句玩笑话,但也恰恰说明麻醉是不背这个锅的。 至于正努力担起家庭和社会责任的青年人,学习、工作、家庭的压力和长期熬夜早已将身体按在地上反复摩擦,“脑子不够用”、记忆力下降是一个正常的生理过程。劳累、压力过重、情绪波动、长期睡眠不足等会都对我们的脑功能重重锤击,所以为了以后还能好好搬砖,还是要健康规律生活,休息时间保持足够睡眠和锻炼,才能让生理功能的巅峰期维持得更久。 最后小结一下,没有证据表明全麻药物会伤害人的长期记忆。只有年龄,是目前明确已知的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半身麻醉”和区域麻醉不会影响认知功能。
  • 15
    2022/03
    关于“经输尿管软镜输尿管结石钬激光治疗术”的二三事
           什么是输尿管软镜 ? 输尿管软镜顾名思义是针对输尿管硬镜来说,是一种比较先进的高科技泌尿科微创治疗器械,本身质地柔软,前端部分可以弯曲。输尿管上段结石、直径<2cm的肾盂结石、不明原因的血尿都可以进行输尿管镜的检查。输尿管软镜是一种新型镜体,可以处理膀胱内和肾盂之内硬镜无法到达的病变,并且可以取得活组织检查及镜下做激光等手术治疗。       输尿管软镜的优势有哪些呢?      1.输尿管软镜镜体纤细柔软,对输尿管、肾盂粘膜无损伤,镜体末端可上下弯曲180度至270度,有利于更方便地观察和处理肾盂、肾盏结石,尤其是在处理硬镜无法观察和处理的肾盏结石时更显优势。钬激光是一种可随意弯曲的激光光纤,在输尿管软镜的指引下,钬激光经尿道,沿着尿路直接找到结石,激光光束直接作用于结石,使结石即刻崩解。尤其适合于硬镜无法看到的“影像学盲区”的处理。这样,可以实现早期治疗各种肾结石的理念。         2.传统的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需要在腰部做一个切口,由于输尿管软镜镜体纤细柔软,能大角度弯曲,钬激光也具有随意弯曲的性能,因此C者结合治疗泌尿系统结石时,无须开刀打洞,直接通过尿道、膀胱、输尿管等自然通道进入,可到达肾脏内各个肾盏内,轻松找到石头,安全、彻底和几乎无创伤地将石头彻底击碎。 输尿管软镜适合什么样的输尿管结石病人呢? 1.输尿管上段结石、部分肾结石  2.输尿管狭窄和闭锁 3.尿路肿瘤的诊断和治疗   那适宜的手术麻醉方式呢? 最适宜的麻醉方式是选择全麻,麻醉的可控性和安全性高,另全身麻醉患者肌肉松弛度较好,这样更有利于输尿管镜经尿道进入输尿管中,能顺利到达碎石部位,来进行碎石手术。 如采用其他麻醉方式,则可能会因为肌肉松弛度不好而导致进镜困难,而致手术失败。其次,全麻后患者属于完全麻醉状态,没有意识、没有任何疼痛,且舒适度较好。   手术需要摆放什么特殊体位呢? 膀胱截石位是指患者平卧于治疗床上,臀部紧贴床的下边缘,然后两腿分开分别放到位于床两侧的支架上,最大限度地显露会阴部,是泌尿外科腔内手术治疗的常用体位。 输尿管软镜利用了人体天然的泌尿系统腔道,体表没有切口,具有术中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势,越来越多的在输尿管碎石手术中得到应用。  
  • 23
    2022/02
    麻醉让胃肠镜检查如此简单
    1、害怕做胃镜的恶心?不敢想肠镜的酸爽? 别怕,无痛胃肠镜来帮助你。   2、普通胃肠镜检查是在患者完全清醒的状态下进行的,无痛胃肠镜是指在胃肠镜检查时注射适当的镇痛和(或)镇静药物,患者随即进入浅睡眠麻醉状态,在舒适无痛的过程中完成检查。在麻醉医生的操作和守护下,患者只需要放松地睡一觉,就可以轻松完成检查,不会有任何恶心、呕吐及其它不适感觉;也减少了患者因痛苦不断躁动而引起胃镜对粘膜的机械性损伤。内镜检查医生也能更好的观察病变,极大地提高胃镜检查诊断的准确率。   3、有朋友可能开始担心了,打了麻药以后会不会影响记忆,会不会变傻? 其实对于一般患者,麻药本身并不会显著影响大脑,更不会让人变傻。一套完整的麻醉流程是十分严谨的过程。麻醉医生也会根据患者情况及需要进行的操作等治疗方式来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以及麻醉药物使用剂量。不仅如此,一个成熟的麻醉医生可以准确把握各种因素,使得患者术后及时苏醒。而且麻醉使用的都是快速起效、快速代谢的药物,比如丙泊酚只有几分钟而已,而当麻醉药在体内代谢完毕后,这种作用也随之消失。 4、在麻醉检查前需要完成必要的检验检查项目,比如血常规、血液生化、乙肝检查、心电图等。检查前需要禁食禁水6-8小时。合并有基础疾病(心肺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等)需要由麻醉医生进行详细评估,评估无禁忌症后方可进行检查。 5、并非所有的人都可以进行无痛胃肠镜检查。一般情况差,生命体征不稳定者:如心衰、心梗、中风、昏迷、肝肾衰竭、严重贫血以及高龄衰弱、患有严重呼吸系统疾病如急性呼吸道感染、肺炎、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和哮喘的急性发作期、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者,本身就存在低氧血症、张口障碍、颈项或下颌活动受限、矮胖体型者会影响气道开放者不宜做无痛内镜。消化系统疾病如食管、贲门、幽门和肠梗阻、呕吐或呕血者存在胃食管潴留,有误吸入气管引起吸入性肺炎的风险,应在胃肠减压等预处理排出潴留液后才能进行无痛内镜。其他如妊娠状态、对多种药物过敏的过敏体质者不宜无痛内镜检查。 6、无痛胃肠镜检查注意事项 检查前4-6小时内应禁食水,需有亲友陪同,检查前取下假牙。检查后是否可以进食进水医生会根据检查情况详细交代。检查结束后,患者可能仍感觉有头晕、乏力、平衡感差,需要在家属陪伴下休息,检查结束当天禁止驾驶机动车,高空操作,机械操作等。  舒适化医疗,我们一直在行动!  
  • 18
    2021/09
    夏天,你会洗澡吗?
             到了夏天,除了吹空调、吃西瓜之外,最吸引人的事情可能就是洗澡了。调好水温、冲洗身体、打上浴液……洗掉黏腻异味,打造干爽皮肤。没错,洗澡人人都会。可是,有人却因为一桶洗澡水而丢了命。所以,你真的会洗澡吗?      2015年的夏天,由于天气炎热,浙江一名53岁的男子把打来的一桶冷水直接浇到了身上,虽然瞬间感到凉快了不少,悲剧也就由此展开……冲凉后没多久,患者出现胸闷、出虚汗……三小时后,心肌出现了大面积梗死,血压也越来越低,心源性休克,心跳呼吸骤停,几次抢救,用了大剂量的强心剂和升压药,还是遗憾地离开了人世……        男子体格健壮,是一个被旁人认为“身体棒得可以打死老虎”的人,悲剧的发生让男子的家人着实难以接受。   然而,类似的案件并不少!    2013年夏季,沈阳40岁男子老周晨跑后洗了一个冷水澡,结果引发心梗,倒在浴室再也没有抢救过来;2012年夏天,北京一名19岁的年轻小伙洗澡后和同事聊天中突然发生心脏骤停,虽然经过现场同事抢救短暂恢复了心跳,但最终仍未抢救过来。         医生分析认为:造成此类悲剧的根本原因在于“骤冷刺激”。对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来说,突然的冷刺激不仅仅会造成血管收缩,导致血压升高,甚至会导致造成急性心肌梗死,危及生命。            洗澡水温很重要        很多人都知道,坚持洗冷水澡可以增加身体应激力与抵抗力,但是却忽略了一个问题——循序渐进。众所周知,在游泳时,有经验的人都会先往身上拍点水,适应之后再下水,而没有经验的人直接下到水里,就容易引起抽筋。洗冷水澡同样如此,一定要尝试先把手脚淋湿,然后用冷水浸湿毛巾擦拭前胸后背,再将冷水淋湿全身。如感到寒战,应缩短淋浴时间或升高水温。一般来说,夏季适宜的洗澡水温为35℃~40℃,水温过高,容易出现一系列不适症状,如心慌、胸闷、头晕等,严重的还会出现低血压,甚至休克。        洗澡时长要把握         其实从理论上讲,一般淋浴10~15 分钟完全足够了,就算是泡澡,最好也不要超过20分钟。在夏天,很多人就等着晚上洗澡这一刻来放松全身,一些人进了浴室的门后就不想出来了,一洗洗个把小时。且不说在浴室里待久了会喘不过气,洗澡时间太长,还会破坏皮肤的保护层“皮脂膜”,造成皮肤敏感受损。另外,建议在洗澡前喝杯温水,补充体内水分,避免发生低血压等状况。         洗澡不必太彻底          很多人一出汗就觉得身上特别脏,一定得用强力去污的沐浴露或香皂,或者用搓澡巾、洗澡刷反复清洁。实际上,出个汗而已,没有你想象的那么脏,根本没必要洗得那么深入。 我们的皮肤表面有一层“保护屏障”,可以阻挡灰尘、细菌等进入身体,也可以起到保湿作用。洗澡太狠或者洗的次数会破坏它,反而容易导致皮肤生病。建议天热时,每天洗1次澡,天气凉爽时2~3天洗一次澡即可。沐浴露或香皂选择普通中性成分的即可,而搓澡每周一次就好了。            洗澡时间要选好           每个人有着不同的生活习惯,不同的工作性质,不同的作息时间……因而,洗澡的时间也会有不同,不能一概而论。早上起床洗澡,可以让大脑兴奋,有利于一天的工作。晚上洗澡最好在睡前2小时进行,这样是比较容易入睡的,也是比较健康的入睡方式。这是因为热水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升高体表温度,心率加快,抑制大脑松果体中褪黑素的分泌,如果马上入睡的话,会降低睡眠质量。如果只能在睡前洗澡,可以在洗澡后用湿毛巾在额头上冷敷5分钟,以降低头部的温度,减少松果体对褪黑素分泌的抑制作用。当然,最重要的还是擦干身体、吹干头发,否则大量水分捂在被子里,会导致人体湿气加重。    
  • 18
    2021/06
    无痛分娩——轻松快乐做妈妈无痛分娩帮助您
    1、什么叫无痛分娩? 无痛分娩,在医学上叫“分娩镇痛”,是一个成熟、安全的麻醉技术。国内很多医院均开展无痛分娩,旨在使用各种方法,部分减轻准妈妈生产过程中的疼痛。 2、无痛分娩的好处  分娩镇痛可以让准妈妈们不再经历疼痛的折磨,减少分娩时的恐惧和产后的疲倦。降低产妇的应激反应,减少不必要的耗氧量,防止母婴代谢性酸中毒的发生,避免子宫胎盘血流减少,改善胎儿氧合状态。所以分娩镇痛不仅改善产妇的舒适性,更提高母婴的安全性。 3、分娩镇痛的方法 目前推行的安全可靠的方法是硬膜外镇痛,也就是麻醉医生在产妇的硬膜外腔置入一根管子,再连上一个镇痛泵,镇痛泵会自动释放药物,如果疼痛剧烈,可以自行临时按按钮加药。 4、什么人适合做椎管内分娩镇痛? 几乎所有产妇都可以做分娩镇痛,但有阴道分娩禁忌证(如骨盆异常、头盆不称、严重胎位异常、胎儿宫内窘迫等)、腰部外伤史、椎管内麻醉禁忌证、凝血功能异常、麻醉药物过敏史的孕妈、穿刺部位感染的不能选择椎管内分娩镇痛。 5、椎管内分娩镇痛会延长产程吗? 一般来说,使用椎管内分娩镇痛所使用的药物浓度低、剂量小,对产程的影响很小。并且,分娩镇痛能够让产妇获得充分的休息,分娩的时候更有体力。 6、椎管内分娩镇痛对宝宝有影响吗? 很多孕妈会有分娩镇痛对宝宝不良影响的担心,而现有大量研究证实,椎管内镇痛对孕妈和胎儿是安全的。  7、椎管内分娩镇痛会伤及神经吗? 这是一项很成熟的技术,由有经验的麻醉医师操作,与剖宫产和其他很多手术麻醉的穿刺方法相同,神经损伤发生率很低。 8、椎管内分娩镇痛对哺乳有影响吗? 影响喂奶也是很多孕妈不敢用分娩镇痛的原因,同样的道理,由于用药剂量很小,通过胎盘很少,药物很快会代谢完,对哺乳没有任何影响。 9、椎管内分娩镇痛会导致产后腰痛吗? 产后会不同程度发生腰痛,发生率在40%左右,多数由妊娠、分娩自身因素引起,与分娩镇痛没有关系,对症治疗及休息一般可以缓解。 10、无痛分娩能彻底不痛吗? 从理论上是完全可以实现全程没有感觉分娩的,麻醉医师完全有这个能力。但是为了安全生产,我们只能选择低浓度的药物,尽可能的减轻疼痛,而不影响运动。 总之,这是一项安全可靠成熟的方法,利大于弊,如果您需要我们一直都在!
  • 25
    2021/03
    麻醉常识
    麻醉常识   一、什么是麻醉?      简单地说,麻醉就是用药物或其他方法,使病人机体或机体的一部分暂时失去感觉,以达到无痛的目的。麻醉的目的是在手术时帮助患者解除痛苦,保证病人安全,为手术创造良好条件。 二、麻醉医生的工作是什么?       麻醉医生是手术室里的守护神,为手术保驾护航,确保病人安全无痛、手术顺利进行,除此之外麻醉医生还负责术后疼痛治疗、慢性疼痛的治疗、急救与复苏、重症监测与治疗。 三、麻醉方法有哪些?      麻醉主要分为局部麻醉、神经阻滞、椎管内麻醉和全身麻醉,它们在不同部位阻断痛觉的传导。 患者能够选择麻醉方式吗? 部分手术可以采用多种麻醉方法,麻醉医生会根据手术要求与患者具体情况,结合病人的意见,制定安全、有效、舒适的个体化麻醉计划。 手术麻醉前为什么不能吃东西、喝水? 如果胃里有食物,麻醉过程中可能发生呕吐或返流,胃内容物误吸入气管里可能发生窒息和吸入性肺炎,后果是致命的! 为什么要问患者既往病史和目前的身体状况? 麻醉医生要尽可能的详细了解您的情况,确切的掌握您的身体状况和既往病史,有助于麻醉科医生针对可能发生的风险采取防范措施并准备紧急处置预案。 麻醉手术前为什么要戒烟?  这是因为长期吸烟会增加呼吸道的应激性,使气道分泌物增加,增加术中及术后气道痉挛及堵塞的风险。 为什么儿童感冒期间不适合做手术  感冒期间应该尽量避免实施麻醉,尤其是全身麻醉,感冒期间,呼吸道由于炎症反应极易激惹,麻醉期间及麻醉苏醒后的一段时间内,患儿出现憋气、喉痉挛、支气管痉挛等呼吸道合并症的概率明显增加。 小儿与成人相比,何者麻醉风险更高? 小孩很难主动配合,婴幼儿还不具备表述能力,在陌生环境更容易因恐惧而哭闹,且身体发育不完全,存在自身的解剖特点,手术刺激更易产生危急状况。 牙齿松了,还有假牙,会影响手术吗? 如果有假牙或者松动的牙齿,需要提前告知麻醉医生,由麻醉医生决定如何处理。如果牙齿松动影响插管,可以先去口腔科拔掉,或者麻醉时将松动的牙齿用线固定,贴在嘴边,以防牙齿脱落掉入气道。 全麻后脑子会变傻吗? 不会。现代麻醉技术和药物的发展,使得麻醉药物对人体的影响小,作用可逆,在手术结束后可经代谢完全排出。现有的证据表明,短时间内接受全身麻醉不会对您和您的孩子造成严重的影响。 为什么麻醉了还有感觉? 除了全身麻醉,其它麻醉方法本身并不影响意识,患者是清醒的,神经阻滞区域(已被麻醉部位)也并非没有了所有感觉,触觉、压力及本体感觉等仍然存在,只是温度、痛觉等已经消失。 在麻醉后,有的人醒来总是浑身发抖,这是什么造成的? 在进行手术麻醉后,身体对体温的调控能力下降,热量散失,输液,冲洗环境温度低,人体的温度就会变低,为了要保证身体的温度,就会有寒颤的发生。 产后腰痛,是分娩时“打麻醉”造成的吗? 产后会不同程度发生腰痛,多数由妊娠、分娩自身因素引起,与打麻醉没有关系。打麻醉引起的局部钝痛、刺痛,随着组织的修复,一般几天便可痊愈。
  • 31
    2021/01
    仅戴口罩防不住新冠病毒
       世卫组织提醒:仅仅佩戴口罩不足以遏制病毒!    如果佩戴了口罩,必须同时采取其他防护措施,包括勤洗手、对物体表面进行消毒等等。  首先,仅戴口罩,却没有做到经常洗手或者用没洗过的手摸脸的话,你仍然有被病毒传染的风险。    其次,如果戴了口罩却摘下口罩随地吐痰,戴了口罩但是打喷嚏或咳嗽时摘了下来,或者没有洗手就触碰别人的口罩、脸或者头发的话,你甚至可能成为病毒的传播者!   第三,如果戴了口罩但没有正确地戴上或者取下,你仍然有被病毒感染的风险。 保护我们远离新型冠状病毒的最佳方式从始至终没有改变:   1、用肥皂和水或者含酒精的免水洗手液洗手,洗手,再洗手 ; 2、定期对日常接触的物品进行消毒; 3、在社交场合保持1米以上距离; 4、不要用没洗过的手触摸自己的眼睛或口鼻(即使你已经佩戴了口罩); 5、咳嗽或者打喷嚏时屈肘或用纸巾以掩住口鼻; 6 、少参加聚会,避免不必要的人员聚集。 专家提醒:加强防控意识,警惕零星“火苗”防范传播风险!
  • 23
    2020/12
    术后镇痛新概念——病人自控镇痛泵(PCA)
    手术治疗在解除病人组织器官的原发病变或畸形的同时带来创伤从而产生术后疼痛,而镇痛泵的使用能及时、迅速、有效地解除病人疼痛。而病人自控镇痛泵,患者可以根据自己对疼痛的耐受程度,自行控制给药。 一镇痛泵的适应症 1.术前镇痛:很多病人受伤很重,如四肢、躯干、骨盆等处的骨折以及多发伤和复合伤、严重烧伤。使用镇痛泵可以减轻痛苦,改善休息和睡眠,提高对手术的承受能力。 2.术后镇痛:创伤大的手术,患者手术后的疼痛一般都比较剧烈。使用镇痛泵进行镇痛治疗,使术后恢复更加顺利。 3.功能锻炼:很多病人为了恢复关节、肌肉的功能,常常要进行恢复性锻炼,这通常要使病人承受很大的痛苦,让病人在基本无痛的状态下轻松地进行功能锻炼。 4.严重的软组织损伤或不需手术治疗的病人也可选用镇痛泵。  二常见问题 1问:手术后用“镇痛泵”是不是影响胃肠功能恢复?会不会排气慢呢? 解答:完善的镇痛不仅能降低术后疼痛应激反应,改善患者的舒适度,还能促使患者术后早下床活动,促进胃肠功能的早期恢复。 2问:使用镇痛泵影响了我的伤口愈合! 解答:正确使用镇痛泵可以有效地帮助患者休息,从而促进患者术后快速康复。 3问:使用了镇痛泵会导致我药物上瘾! 解答:镇痛泵中所使用的镇痛药物经过麻醉医生的仔细挑选,具有良好地镇痛效果,只要患者积极配合,药物不滥用,就不会上瘾。 4问:手术后用“镇痛泵”会引起恶心、呕吐? 解答:术后发生呕吐是由多方面因素综合造成的,患者有晕动病史、手术部位、手术方式、手术时间、麻醉时间、阿片类药物和挥发性麻醉气体用量也都是潜在的危险因素,为了预防恶心呕吐静脉的镇痛泵还会加入止吐的药物。 5问:手术后即然用了“镇痛泵”是不是就不会痛了? 回答:一般来说应用镇痛泵的患者,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缓解疼痛,但不一定能达到完全无痛的效果。以不影响患者休息且能够接受的轻微疼痛为主。因个体差异存在、特殊体质及术后特殊体位等,可能会出现效果欠佳或较明显的副作用,请不必担忧,即刻与麻醉科联系,我们能够随叫随到及时解决问题。 当您或您的亲属正被病痛折磨的时候,我们可以帮助您度过难关!
上一页 1234567 下一页
跳至页
视频专区 护理天地 下载专区 人才招聘
  • 医院概况
  • 新闻公告
  • 患者服务
  • 科室导航
  • 科研教学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武汉市第三医院
微信公众号
武汉市第三医院
支付宝二维码
健康武汉
微信小程序
Copyright © 2024 武汉市第三医院(武汉大学附属同仁医院) 版权所有 鄂ICP备13016264号-1 鄂公网安备42018502002779号
友情链接
  • 武汉大学
  • 京伦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