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项发表在《柳叶刀》上的研究指出,全球约有30%-80%的人群存在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这一触目惊心的数据揭示了维生素D缺乏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全球性健康问题。这一潜藏的健康隐患,正悄然威胁着无数人的生活质量。维生素D究竟对我们的身体有何作用?缺乏它又会带来哪些危害?如何检测和预防呢?接下来,让我们一探究竟。
一、维生素D:身体运转的关键“密码”
1.骨骼健康“守护者”:维生素D堪称钙吸收的“催化剂”。它能助力肠道高效摄取钙元素,并促进钙在骨骼中的沉积,对维持骨骼的正常生长、发育和维持骨密度起着关键作用。在儿童成长阶段,充足的维生素D助力骨骼茁壮成长,预防儿童佝偻病;对于成年人,能保持骨骼的坚韧,降低骨质疏松症风险。
2.免疫系统“调节师”:它在免疫系统中扮演重要角色,有助于增强免疫力,帮助人体抵御各种疾病侵袭,如感冒、流感等常见疾病,甚至在一些慢性疾病的预防中也发挥积极作用。
3.心血管健康“维护者”:研究发现,维生素D对心血管系统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它能够调节血压、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降低心脏病发作和中风的风险。
4. 此外,维生素D还与血糖调控、神经系统稳定等密切相关,对情绪调节、认知功能也有积极影响,缺乏时可能增加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的发生几率。
二、缺乏维生素D的危害
1.儿童佝偻病:儿童缺乏维生素D时,钙吸收减少,骨骼无法正常矿化,导致骨骼变软、变形,引发佝偻病,出现如鸡胸、O型腿或X型腿等症状,严重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和体态。
2.成人骨质软化症和骨质疏松症:成人缺乏维生素D会导致骨质软化,骨骼疼痛、易骨折。长期缺乏还会加速骨质疏松进程,尤其是中老年人,骨质流失加快,骨骼变得脆弱,轻微外力就可能引发骨折。
3.免疫力下降:免疫系统功能受到抑制,身体抵抗力变弱,更容易生病,且患病后恢复时间延长。
4.心血管疾病风险上升:可能导致血压升高、血管功能异常,增加心血管疾病发生的几率。
5.其他潜在危害:缺乏维生素D还可能影响神经系统,导致失眠、记忆力减退、情绪波动;在血糖调控方面,可能增加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 。
三、如何判断是否缺乏维生素D
医院通常通过血液检测来判断人体维生素D的水平,主要检测指标是血清25-羟维生素D。一般来说,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低于50nmol/L(20ng/ml),就被认为存在维生素D缺乏;在50 - 75nmol/L(20 - 30ng/ml)之间,为维生素D不足;高于75nmol/L(30ng/ml)才处于充足状态。对于特殊人群,如骨质疏松患者、孕产妇、糖尿病前期或免疫系统疾病患者,建议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至少达到75nmol/L(30ng/ml) 。
四、预防维生素D缺乏的有效方法
1.晒太阳:这是人体获取维生素D最自然、最经济的方式。皮肤中的7-脱氢胆固醇在紫外线照射下可转化为维生素D。建议每天在阳光不太强烈时,如上午10点前或下午4点后,让面部、手臂、腿部等部位暴露在阳光下15 - 30分钟。但要注意避免晒伤,且隔着玻璃晒太阳无法合成维生素D 。
2.饮食补充:多食用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如深海鱼类(三文鱼、金枪鱼等)、动物肝脏、蛋黄、奶制品等。一些经过维生素D强化的食品,如强化牛奶、橙汁等,也是不错的选择。然而,天然食物中的维生素D含量有限,仅靠饮食往往难以满足需求 。
3.维生素D补充剂:对于无法从日常饮食和晒太阳中获取足够维生素D的人群,如老年人、素食者、室内工作者、儿童、孕妇等,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维生素D补充剂。普通成年人建议每天补充400 - 800单位,特殊人群需根据具体情况调整剂量 。
新的一年,大家赶紧把检测维生素D纳入自己的体检清单吧。定期去医院检测维生素D水平,及时发现并纠正缺乏状况,通过科学的方式补充维生素D,才能为健康生活筑牢根基,别再让维生素D缺乏成为身体健康的“隐形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