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S事件了解肺炎:这些救命知识一定要知道!
供稿:本站编辑 发布时间:2025-04-15 浏览量:19次

前段时间,知名艺人徐熙媛(大S)因流感并发肺炎不幸离世的消息引发广泛关注。这一悲剧提醒我们:流感并非普通感冒,处理不当可能引发致命肺炎。尤其在春冬季流感高发期,肺炎犹如“沉默的杀手”,威胁着儿童、老人及免疫力低下者的健康。

一、流感如何“黑化”成肺炎?

流感病毒最初只是攻击上呼吸道(鼻、咽、喉咙),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感冒阶段”,但若放任不管,它们就会沿着气管直捣肺部。此时可能出现两种致命情况:

1. 病毒本身也可以直接攻击下呼吸道(肺部),破坏肺泡,引发“病毒性肺炎”;

2. 它会破坏呼吸道黏膜屏障,使呼吸道防御能力下降,细菌(如肺炎链球菌)趁虚而入,形成“继发性细菌性肺炎”。这种“混合感染”病情更复杂、进展更快,甚至可能引发呼吸衰竭。

二、为什么肺炎如此有杀伤力?

肺炎,简单说就是肺部的“发炎”。肺泡是肺的基本功能单位,人在呼吸时用于交换气体。如果把肺比作“两串新鲜的葡萄”(肺泡就是“葡萄粒”,负责交换氧气),当病毒、细菌等“坏分子”入侵肺部,这些“葡萄粒”就会发炎、肿胀,甚至被脓液或积液填满,就像葡萄被泡在脏水里,氧气交换受阻,人开始呼吸困难。

—氧气进不去:人就像缺水的鱼,喘不过气;

—废气排不出:身体会因缺氧而嘴唇发紫,甚至昏迷。

三、肺炎如此可怕,我该如何辨别?( 普通感冒 vs 肺炎)

       以下是流感进展到肺炎的“预警信号”:

1. 高烧不退或发热反复:流感发热通常3-5天缓解,若超过1周或退烧后复烧需警惕。

2. 呼吸急促或困难:像被湿毛巾捂住口鼻,尤其活动后加重;

3. 精神萎靡或意识模糊:儿童表现为嗜睡、拒食,老年人突然意识模糊或说胡话。

4. 嘴唇发紫:身体严重缺氧的直观信号,提示肺部气体交换障碍。

肺炎的“高危人群”

1. 免疫低下者:老年人(≥65岁)、儿童(<5岁)、慢性病患者(如糖尿病、慢阻肺)、孕妇及肥胖者。

2. 特殊生活习惯者:长期吸烟、滥用药物(如激素、免疫抑制剂)。

四、了解引起肺炎的“元凶”,积极应对

1. 感染性肺炎(占80%以上)

细菌:肺炎链球菌(最常见,占社区获得性肺炎的30%-50%);金黄色葡萄球菌(易引发重症肺炎,常见于流感后继发感染);肺炎克雷伯菌(院内感染主要病原体,耐药性强)。

病毒:流感病毒(甲乙流)、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新冠病毒、腺病毒等;病毒性肺炎多发生于儿童,但成人免疫力低下时也可能致命。

非典型病原体:支原体、衣原体(症状类似感冒,易被误诊);军团菌(通过空调系统传播,可致暴发性肺炎)。

真菌:念珠菌、曲霉菌等,多见于免疫缺陷者(如艾滋病、放化疗患者)。

2. 非感染性肺炎

吸入性肺炎:误吸胃内容物、化学物质(如汽油)导致;

过敏性肺炎:接触霉尘、动物皮毛等过敏原引发;

放射性肺炎:胸部肿瘤放疗后的并发症;

药物性肺炎:部分化疗药(如博来霉素)或免疫抑制剂可损伤肺组织。

五、医生如何“破案”?检查项目大揭秘

1. 听诊器:医生的“第一双眼睛”

过程:医生用听诊器贴在后背听呼吸音。

作用:肺炎患者肺部常有“咕噜声”(湿啰音)或呼吸音减弱。

2. 血常规+CRP:20分钟揪出感染线索

白细胞:细菌感染时通常升高,病毒感染可能正常或降低;

C反应蛋白(CRP):数值越高,炎症越严重。

作用:帮助判断是细菌还是病毒作怪。

3. 胸X光片/CT:给肺拍“写真”

●  胸X光片:像黑白照片,能发现大片“白色阴影”(炎症区域),即俗称的“大白肺”;

局限性:早期肺炎或小病灶可能漏诊。

●  胸部CT:更高清的肺部扫描,能发现胸X光片看不到的“磨玻璃影”(早期肺炎信号),精准定位病变范围。

适合人群:症状严重但X光正常、疑似重症或复杂感染患者。

4. 病毒检测“三件套”

核酸检测(PCR):怀疑甲乙流感、新冠等病毒性肺炎时,取鼻咽拭子或痰液检测,灵敏度高,可在感染早期快速明确病毒类型,指导抗病毒治疗。

快速抗原检测:捅鼻拭子,出结果时间快,用于筛查甲流、乙流、新冠等,但灵敏度低于核酸检测;

血检抗体:抽血查IgM和IgG抗体,用于查明病情的感染程度。

5. 痰液检查:锁定“真凶”是谁

痰培养:深咳出痰液放入无菌杯送检,培养出细菌或真菌后,可针对性选择敏感抗生素。

注意:留痰前需漱口,避免口水污染样本。

6. 血气分析:监测“生命线”

抽动脉血查血氧浓度,<93%提示严重缺氧,需立即吸氧。

六、击碎谣言:这些误区害人不浅!

谣言1:“咳嗽久了会咳成肺炎”

**真相**:咳嗽是肺炎的症状,就像火灾现场的浓烟,提示肺部有炎症,但咳嗽本身不会“导致”肺炎。正确逻辑是:肺炎引发剧烈咳嗽,而非咳嗽引发肺炎。

谣言2:“没感冒就不会得肺炎”

**真相**:

情况1:感冒(上呼吸道感染)可能蔓延到肺部发展成肺炎;

情况2:病原体(如肺炎链球菌)直接攻击肺部,跳过感冒阶段。

谣言3:“不发烧就不是肺炎”

**真相**:老人、免疫力低下者患肺炎时可能“不发烧”,仅表现为乏力、食欲下降;

部分病毒性肺炎(如支原体肺炎)以“低烧或反复低热”为主。

警示:忽视不发烧的肺炎,就像忽视不冒烟的暗火,更危险!

七、大S事件给普通人的启示

肺炎是全球致死率最高的感染性疾病之一,每年导致约65万人死亡3。大S的悲剧提醒我们:

别把流感当“小感冒”:持续高烧、呼吸急促、咳铁锈色痰是危险信号,及时做CT和血常规。

科学用药:确诊前勿乱吃抗生素,以免掩盖病情。

高危人群要警惕:老人、孕妇、慢性病患者感染流感后,死亡率显著升高。

健康提示:转发提醒家人,流感季早识别、早干预,或许能救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