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汉市第三医院(首义院区)的收发室里,一个精致的盒子静静地躺在桌上,仿佛在诉说着一段跨越时光的温情故事。这个盒子,是已故患者刘凤莲的女儿,用心挑选并精心包装的,里面装着一封手写的感谢信,医护们打开盒子,仔细阅读着信中的每一个字,仿佛能够感受到那份跨越时光的温暖与力量。信的字里行间流淌着对武汉市第三医院肾内科、血透室全体医护人员的无尽感激与敬仰。
刘凤莲,一个普通而坚韧的名字,四年多的透析治疗,让她与武汉市第三医院的医护人员结下了不解之缘。每一次透析,都是生命与病魔的较量,而医护人员,就是这场较量中最坚实的守护者。
在这封迟到的感谢信中,刘凤莲的女儿不仅深情回忆了母亲在医院度过的那些日子,还坦诚分享了自己从“厌烦”到理解、感激的心路历程。她写道:“在妈妈漫长的治疗过程中,我曾有过不耐烦,甚至有过抱怨。每当看到她生病的疲惫不堪,我总是忍不住想,这样的日子何时是个尽头。但正是这些艰难的时刻,让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医护人员的伟大与无私。”
信中,她特别提到了罗丹主任,她脸上总是带着温暖的笑容。“罗丹主任,她总是细心观察我妈妈的情绪变化,哪怕是一个细微的表情,她都能捕捉到。有一次,我妈妈透析后不适,是罗主任在她的床边,用温柔的话语和轻柔的动作,让她逐渐平静下来,安心入睡。”
而叶刚医生,不仅医术精湛,更有一颗医者仁心。每当刘凤莲的内瘘出现狭窄或闭塞等问题时,无论是深夜还是节假日,叶医生总是第一时间赶到,为患者及时处理,确保透析治疗的顺利进行。有一次,刘凤莲的内瘘突然出现问题,血流量不佳,无法进行有效透析。家人焦急万分,担心会耽误治疗。然而,叶刚医生得知情况后,立即联系了手术室,并亲自为患者实施了彩超引导下经皮穿刺动静脉内瘘球囊扩张手术。经过不到2小时的手术,刘凤莲的内瘘狭窄问题得到了圆满解决。术后第二天,她便能够顺利进行透析治疗,无需拆线,且不影响日常生活。这样的例子,在刘凤莲的治疗过程中不胜枚举。叶刚医生不仅用精湛的医术为患者解除了病痛,更用无私的奉献和医者仁心照亮了患者生命的希望。
张婷护士,是那个在细微之处给予她们家庭无尽关怀的人。刘凤莲的女儿在信中写道:“有一次,我因为工作原因,没能及时赶到医院陪伴妈妈。当我匆匆赶到时,却发现张婷护士正陪在我妈妈身边,耐心地为她讲解透析后的注意事项,还帮她调整了透析机的参数,确保她能够更舒适地度过这段时间。那一刻,我深深地被感动了。在繁忙的工作中,她还能如此细心地照顾到患者的每一个需求,这份用心,让我看到了医者仁心的光辉。”
这些点点滴滴的细节,如同璀璨的星辰,照亮了刘凤莲倔强的生命。
然而,这份感激之情,却因为种种原因,迟迟未能亲自送达。直到刘凤莲离世后,女儿才鼓起勇气,写下这封感谢信,希望以此表达全家人对武汉市第三医院肾内科、血透室全体医护人员的深深敬意和感激。
她在信中写道:“我知道,这封感谢信来得有些迟,但请相信,我心中的感激之情从未减退。你们用专业和爱心,为我妈妈点亮了一盏盏生命的明灯,让她在生命的最后时光里,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温暖和希望。你们不仅治愈了我妈妈的身体,更治愈了我们的心灵。”
这封感谢信,也如同一束温暖的阳光,照亮了医护人员前行的道路。它让我们看到了医护人员在平凡岗位上的不凡贡献,看到了他们用心血和汗水书写的大爱无疆。在这个充满挑战和压力的时代,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医者仁心的真谛,为这个世界带来了一丝丝温暖和光明。
让我们共同铭记这份迟到的感谢,向武汉市第三医院肾内科、血透室的全体医护人员致以最崇高的敬意。愿这份感激之情,化作一束束温暖的阳光,照亮他们前行的道路,激励他们继续用专业和爱心,为更多的患者带去生命的希望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