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患者如何控制尿酸水平?
供稿:本站编辑 发布时间:2025-03-31 浏览量:143次

痛风是一种因尿酸水平过高引发的疾病,通常表现为关节疼痛和炎症。为了有效管理痛风,控制血尿酸水平是关键。以下是2023年痛风诊疗规范和中国高尿酸血症与痛风诊疗指南(2019)中关于尿酸控制目标的建议,帮助痛风患者更好地制定治疗计划。

一、尿酸控制目标

1. 一般痛风患者:血尿酸水平应控制在小于360 μmol/L,并长期维持。这是大多数痛风患者的基本目标,有助于减少痛风发作和关节损伤。

2. 严重痛风患者:如果患者已经出现痛风石(尿酸结晶在皮下沉积)、慢性痛风性关节炎或痛风频繁发作,血尿酸水平应控制在小于300 μmol/L。这一更严格的目标有助于溶解痛风石并减少关节炎发作。待症状改善后,可以将目标调整为<360 μmol/L,并长期维持。

3. 尿酸水平不宜过低:尿酸在人体中有重要的生理功能,过低可能增加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风险。因此,建议血尿酸水平不应长期低于180 μmol/L。

二、个体化治疗原则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指南均强调,尿酸控制应遵循个体化原则。

2016年欧洲抗风湿病联盟(EULAR)建议,所有痛风患者的血尿酸水平应控制在小于360 μmol/L,严重患者则需控制在小于300 μmol/L;

2018年中国台湾地区的多学科共识也支持这一观点,并明确不推荐将血尿酸长期控制在小于180 μmol/L。

三、如何实现尿酸控制目标?

1. 药物治疗: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降尿酸药物,如别嘌呤醇、非布司他或苯溴马隆,定期监测血尿酸水平,调整药物剂量。

2. 生活方式调整:

饮食控制:减少高嘌呤食物(如动物内脏、海鲜)的摄入,避免饮酒(尤其是啤酒)。

多喝水:每日饮水2000毫升以上,帮助尿酸排泄。

控制体重:肥胖会增加尿酸水平,适度减重有助于改善病情。

适度运动:避免剧烈运动,选择低强度有氧运动,如散步、游泳。

3. 定期复查:

痛风患者应定期检查血尿酸水平,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确保尿酸控制在目标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