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那些难以言说的痛
供稿:本站编辑 发布时间:2025-03-31 浏览量:122次

每个月的那几天,你是否也饱受下腹坠痛、腰酸背痛的折磨?偶尔的疼痛或许可以忍受,但如果这种疼痛持续超过6个月,甚至成为你生活的“常客”,那就需要警惕了,这可能是慢性盆腔痛在作祟!

一、什么是慢性盆腔痛?

慢性盆腔痛是指持续或反复发作超过6个月的下腹部、盆腔部位的疼痛。这种疼痛可能与月经周期有关,也可能毫无规律可言。它就像个“隐形杀手”,虽然不会危及生命,却会严重影响女性的生活质量,带来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

二、常见病因

导致慢性盆腔痛的原因错综复杂,可能涉及生殖系统、泌尿系统、消化系统等多个方面。常见的“罪魁祸首”包括:

1.妇科疾病: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症、慢性盆腔炎、盆腔粘连、子宫肌瘤、盆腔淤血综合征等。

2.泌尿系统疾病:间质性膀胱炎、泌尿系统感染等。

3.消化系统疾病:肠易激综合征、便秘等。

4.肌肉骨骼系统疾病:盆底肌功能障碍、腰肌劳损等。

5.心理因素:长期的精神压力、焦虑、抑郁等也会加重疼痛感。

三、如何识别慢性盆腔痛?

慢性盆腔痛的表现因人而异,常见的症状包括:

1.下腹部、腰骶部持续性或间歇性疼痛,可能伴有坠胀感。

2.性交痛、痛经、排便痛等。

3.尿频、尿急、尿痛等泌尿系统症状。

4.腹胀、腹泻、便秘等消化系统症状。

5.疲劳、失眠、焦虑、抑郁等全身症状。

四、慢性盆腔痛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1. 药物治疗:

(1)止痛药:如非甾体抗炎药(NSAIDs)缓解疼痛。

(2)激素治疗:包括短效复方口服避孕药(COC)、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孕激素及其衍生物等,常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的长期管理。

(3)抗生素:用于盆腔炎性疾病。

(4)抗抑郁药物:用于外周神经源性疼痛及纤维肌痛。

2. 康复治疗:

女性慢性盆腔痛的康复治疗主要针对神经肌肉原因引起的疼痛,较为典型的且与妇科关系密切的是盆底肌筋膜痛综合征(MPPS),其疼痛来源于缩短、紧绷且有触痛的盆底肌肉和筋膜,伴有高度敏感的扳机点,临床表现为骨盆、阴道、外阴、直肠或膀胱等部位的疼痛。具体康复治疗方式包括肌肉筋膜手法治疗、生物反馈治疗和电刺激疗法等。

(1)肌肉筋膜手法治疗:主要包括肌肉筋膜放松治疗和按摩扳机点治疗,肌肉筋膜放松治疗的原理是对痉挛的肌肉筋膜进行拉伸和脱敏,可以使挛缩的肌肉舒展,恢复供血,缓解疼痛。按摩扳机点治疗可以提高肌肉筋膜内感受器的痛觉阈值,减轻疼痛的敏感性,起到疼痛脱敏的效果。

(2)生物反馈治疗:盆底生物反馈治疗是将盆底肌肉运动信号转换成声音或视觉等患者可以感知的信号,通过这些反馈信息,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的盆底肌训练。目的是纠正盆底肌肉的过度活动和功能失调,放松紧张的肌肉筋膜,重新建立大脑与盆底肌肉之间的反射通路。

(3)电刺激疗法:基于疼痛的阀门控制理论,通过皮肤表面电极之间传导电流,达到镇痛的目的。目前多用的是经皮电刺激疗法及经阴道电刺激疗法。

3. 心理治疗:慢性疼痛常伴随心理问题,认知行为疗法等有助于改善情绪和疼痛管理。

4. 手术治疗:

(1)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灶切除术:药物治疗效果欠佳的子宫内膜异位患者,可予手术切除异位病灶,术后给予药物治疗。

(2)粘连松解术:对于粘连引起肠狭窄导致的慢性盆腔痛者,粘连松解术有一定的作用。

(3)子宫切除术:仅对明确由子宫病因造成盆腔疼痛的患者可以行子宫切除术。

5.介入治疗:

(1)神经阻滞治疗:用药物或物理措施,阻断局部感觉神经纤维的传导功能,以达到缓解或消除疼痛的目的。

(2)扳机点药物注射:用于物理治疗和药物治疗无效的肌肉筋膜源性慢性盆腔痛患者。

(3)神经调节:包括脊髓刺激、骶神经根刺激、背根神经节刺激及周围神经刺激。

五、慢性盆腔痛的生活方式调整

(1)饮食:避免刺激性食物,增加纤维摄入,改善肠道功能。

(2)运动:适度运动如瑜伽、游泳,缓解疼痛和压力。

(3)减压:通过冥想、深呼吸等方式减轻心理压力。

慢性盆腔痛虽然顽固,但并非不可战胜。只要我们提高警惕,及时就医,积极配合治疗,就一定能够战胜疼痛,重拾健康快乐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