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轻视老人摔跤后的头痛,可能是大脑在“求救”
供稿:本站编辑 发布时间:2025-03-31 浏览量:115次

张爷爷已经75岁了,身子骨还算硬朗,平日里总爱出门遛弯。一天,他在小区散步时,不小心被一块凸起的地砖绊倒,整个人向前摔了出去,额头磕到了旁边的路沿石上。当时只是擦破了点皮,张爷爷也没觉得有什么大碍,就自己回了家。

大约过了半个月,张爷爷开始频繁头痛,起初他以为是没休息好,就没在意。可头痛越来越严重,还伴有头晕、恶心的症状,吃什么吐什么。家人这下慌了神,赶忙把他送到了医院。

经过详细的检查,医生告诉张爷爷和家人,他患的是慢性硬膜下血肿,需要尽快治疗。这可把大家吓坏了,好端端的怎么会得这么严重的病?

其实,慢性硬膜下血肿在老年人中并不少见,这和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密切相关。随着年龄的增长,大脑会出现一定程度的萎缩,硬膜下的间隙相对增大,里面的小血管变得更加脆弱。像张爷爷这样轻微的头部外伤,当时可能没什么明显症状,但却可能导致硬膜下的小血管破裂出血。刚开始,出血量较少,症状不明显,容易被忽视。随着时间的推移,血液逐渐积聚,就形成了血肿,对大脑产生压迫,进而引发各种症状。

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症状除了头痛、头晕、呕吐,还可能表现为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肢体无力,严重的甚至会导致昏迷。这些症状很容易和其他疾病混淆,所以当老人头部受伤后,即使当时看起来没事,也要密切关注身体状况。

好在张爷爷发现得还算及时,医生为他安排了微创手术。通过在颅骨上钻一个小孔,把里面的淤血引流出来,手术很成功,张爷爷的症状逐渐缓解,慢慢康复出院了。

对于慢性硬膜下血肿,预防非常重要。老年人平时要格外注意安全,尽量避免头部受伤。家里要保持地面整洁干燥,减少障碍物;卫生间、楼梯等地方安装扶手;走路时放慢脚步,穿防滑的鞋子。如果不幸头部受伤,哪怕只是轻微的磕碰,也不能掉以轻心,要及时观察身体反应,一旦出现头痛、头晕等不适症状,应尽快就医。

希望大家都能重视起来,多关心家中老人,让他们远离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威胁,安享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