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口水肿是指肠造口黏膜的肿胀,一般在手术初期可见肠造口的水肿。造口处黏膜轻度水肿情况,一般3到5天后会自动消退;如果水肿持续存在,则需进一步进行细查、诊治。
发生原因
①手术创伤:手术过程中肠管的牵拉、锐性剥离、异物触碰导致肠管受到创伤而发生短期的炎症反应。主要表现为充血、水肿。
②肠道的应激:当肠管被拉出体外并直接暴露于空气中时,外界环境的变化如温度的变化、空气的变化都直接作用于肠造口,对新环境不耐受而出现的应激反应之一。
③低蛋白血症:多见于大量失血、肝肾功能不良的患者。当血液中蛋白含量过低,血液中的水分会渗透进入组织间隙,进而引发肠造口的水肿。
④血液、淋巴液回流受阻:由于裁剪造口底盘时开口过小或肠造口在腹壁的开口过小,使肠造口黏膜受到底盘或周围组织的压迫,或者肠造口患者发生肠道闭塞(如粘连性肠梗阻、食物堵塞),导致肠腔压力增高,血管、淋巴管受到闭塞所致。
治疗护理
①术后轻度水肿注意休息即可,不需要特殊处理;
②严重水肿用50%硫酸镁溶液或3%氯化钠溶液湿敷,改用两件式造口袋,每天3次湿敷。
预防措施
①术后早期造口袋底盘的内圈要稍大;
②使用腹带时不宜过紧,造口不能完全扎在腹带内;
③每次更换造口袋或造口底盘时先测量肠造口的大小,根据测量结果来剪裁造口底盘的孔径,一般比肠造口的大小大1到2mm;
④密切观察黏膜颜色变化,避免缺血坏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