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口并发症——造口旁疝预防和治疗
供稿:本站编辑 发布时间:2025-03-31 浏览量:113次

造口旁疝是肠造口术后切口疝,由各种原因使小肠或结肠经造口侧方脱出所致,随着生存期的提高,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国内报道发病率为3%~10%,国外报道为10%~36%,其中永久性结肠造口最常见,占 0%~58%;其次为永久性回肠造口,占0%~28%;尿路造口最少见,仅 5%~8%。

一、发生原因

①造口位于腹直肌外。

②腹壁筋膜开口过大。

③腹部肌肉薄弱:老年人、营养不良、多次手术的患者或者伤口感染、肥胖者体重增加时引起的肌张力下降。

④造口肠段与腹膜,腹壁筋膜固定或愈合不良,腹压增高,使肠管从造口结肠旁凸出。

⑤持续性腹压增高,如慢性咳嗽、抬举重物、尿路梗阻。

二、治疗护理

造口旁疝的治疗,通常分为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

保守治疗:见于比较小的疝,或是身体状况比较差,无法耐受全麻手术的患者,可以使用保守治疗,使用专用的造口腹带绑在造口周围,以降低疝囊增长的速度,并且可以延缓造口疝发生的时间;

手术治疗:常见于较大较严重的疝,根据造口疝的具体情况选择修补手术方式。目前手术方式分为开放性手术、腹腔镜手术和杂交手术,具体术式有Key-hole手术、SugarBaker手术、三明治手术等。

三、评估

①评估造口旁的程度根据造口旁的大小分类为小型(0~3cm)中型(3~6cm)大型症(6~10cm)和巨大型症(>10cm)四种类型的症。

②造口周围不适或胀痛。

③造口旁有肿块。

④肿块站立时出现平卧时肿块可消失或缩小(卧隐立现)。

⑤用手按肿块并嘱患者咳嗽有膨胀性冲击感。

⑥可扣及造口旁缺损。

⑦早期无明显临床体征,随着症逐渐增大,立位时明显常伴有腹痛、腹胀等肠梗阳症状。

四、预防措施

①肥胖患者要适当控制体重,并加强腹肌锻炼;

②造口位置、大小要适宜;

③术中严格无菌操作,避免操作粗暴,彻底止血,预防切口感染,并适当应用抗生素;

④选择适宜麻醉,效果要满意,确保在无张力状态下进行组织缝合;

⑤术后加强营养支持治疗;

⑥积极预防引起腹内压增高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