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先生8月因右下肢间断性疼痛,伴红肿,发硬,紧急就医,检查发现右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行“经皮下腔静脉滤器置入+下肢静脉碎栓,取栓及溶栓术 ”术后恢复良好,一月后前来取出滤器,无异常。
但是从上周开始,周先生的右下肢突然又出现剧烈疼痛、红肿等症状,紧急就诊,医生检查发现,他得右腿下肢静脉血栓又形成了,经询问,周先生才说自打上次出院带的抗凝药物吃完后他就把药物停了,因为觉得手术过后自己的腿就全治好了,也不记得定期复查,这才半年,就又复发了。
目前,周先生仍在住院治疗中,他即将再次接受手术,因为静脉血栓一旦形成,若不及时治疗,血栓可能脱落,随血流进入肺部,引发肺栓塞,严重时可危及生命。此外,血栓还可能导致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引发肢体肿胀、疼痛、皮肤颜色改变等症状,长期还可能造成肢体功能障碍。
据介入医学科谭一清主任介绍,在以往接诊的静脉血栓患者,一般是因为长时间不动,久坐、久卧或手术后卧床,或者静脉曲张导致血液回流不畅,促进血栓形成;再就是血液长期处于高凝状态的患者,如癌症、妊娠、口服避孕药或激素替代治疗,脱水、感染或炎症反应等,均会使血液在静脉系统内易于凝固,进而形成血栓。此外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者要特别注意,这些疾病会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肥胖、吸烟者,肥胖会使下肢负担加重,吸烟会损伤血管内皮。
对于进行过取栓治疗的患者,谭一清主任提醒需更加注意,因为血栓虽然取出,但是导致血栓形成的原因没有消除,还是有潜在危险,因此需要遵医嘱用药,抗凝药物可预防血栓再次形成,切勿自行停药。并且需要定期复查,进行血管超声等检查,监测血管情况;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并注意观察症状,若出现单侧肢体肿胀、疼痛加重、皮肤发红发热等异常情况,应第一时间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