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股沟疝:无声的“小鼓包”
供稿:本站编辑 发布时间:2025-03-31 浏览量:101次

腹股沟疝是怎么来的?

腹股沟疝(俗称“疝气”)是腹腔内的器官(如肠管、网膜等)通过腹股沟区的薄弱或缺损部位向外凸出形成的包块。若仅发生在身体一侧(左侧或右侧),则称为**单侧腹股沟疝**。它是成人最常见的腹外疝类型,男性发病率约为女性的10倍,与腹股沟区的解剖结构差异有关。

如何判断自己得了疝气?

腹股沟疝最明显的特点就是腹股沟区有一个可复性包块,站着或咳嗽时鼓出明显,一按还能回去,躺平了或者睡一觉就全好了,而站起来或者活动下又出来了,疼痛加重,随着病程延长,包块可能增大,疼痛感逐渐明显。如果有这些症状,应考虑腹股沟疝的可能性,需及时去医院就诊。

在这里,我们也需要注意,如果出现肿块无法回纳,不消失了,并且往往伴随着腹痛不适,就需要立即就诊,如不及时治疗,可能引起肠坏死甚至感染性休克、死亡等严重后果。

得了腹股沟疝一定要治疗吗?

目前许多人对于腹股沟疝的治疗认知存在误区,认为不会影响生命,可治可不治。老年人因害怕疼痛、麻醉等,尤其不愿手术。但是,腹股沟疝一旦嵌顿,就可导致肠梗阻,甚至肠坏死、穿孔,危及生命,死亡率高达15%左右。正所谓“小洞不补,大洞吃苦”,就像衣服破了洞不去修补,洞肯定会越来越大。所以,成年人一旦得了疝气,尽早手术是唯一可靠的选择,疝气不会自愈,手术是唯一根治方法。特殊情况处理,对于婴幼儿部分可观察至1岁,若未自愈则需手术。高龄或体弱者,可短期使用疝气带缓解症状,但长期可能加重病情。

腹股沟疝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1. 传统疝修补术:直接缝合缺损

2. 无张力疝修补术:使用补片加强腹壁

3. 腹腔镜微创手术:创伤小、恢复快

腹股沟疝常见误区有哪些呢?

疝气带可以治愈疝气:只能暂时缓解,不能根治

小疝气不用治:可能发展为嵌顿疝危及生命

手术后不能活动:适度活动反而有利于恢复

哪些人容易中招?

1. 先天因素:腹股沟区肌肉发育薄弱(如早产儿、老年人)。

2. 后天诱因:长期便秘、慢性咳嗽、前列腺增生导致排尿困难、重体力劳动或举重运动员。

3. 高危人群:肥胖、妊娠、腹部手术史或长期吸烟(吸烟会削弱结缔组织强度)。

术后恢复:科学护理是关键

1. 术后1-3天可下床活动,避免剧烈运动1个月。

2. 控制体重、戒烟、治疗慢性咳嗽,降低复发风险。

3. 复发率低(<5%),但需警惕对侧新发疝的可能。

预防措施有哪些?

1. 避免长期负重

2. 积极治疗慢性咳嗽、便秘

3. 合理饮食,控制体重

4. 适量运动增强腹肌

腹股沟疝虽不致命,但拖延治疗可能导致肠管坏死、感染性休克等严重并发症。一旦发现腹股沟区异常包块,请及时到疝外科就诊,才能彻底解决我们身体里这个隐形的“小漏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