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妈妈们本应享受和宝宝的亲子时光,沉浸在为人母的喜悦和快乐之中,但是有些“难言之隐”却给宝妈们带来了不小的困扰。如漏尿、外阴坠胀感等,给女性产后的生活质量带来了极大的影响,而这一切都是盆底肌损伤的原因。到底什么是盆底功能障碍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盆底肌到底是什么?
女性盆底是由肌肉、筋膜、韧带及神经血管构成复杂的盆底支持系统,它们互相作用和支持,像一只吊床,承托并保持子宫、膀胱和直肠等盆腔脏器,让它们处于正常位置。
盆底功能障碍的原因?
长期高腹压会造成盆底神经、肌肉的牵拉,而牵拉过度的话损伤不可逆,因此造成盆底支持结构松弛引起疾病。常见因素:妊娠、分娩、盆腔手术、肥胖、吸烟、便秘、长期咳嗽等,另外随着年龄增加,激素水平下降,肌肉力量逐渐变差。
盆底肌损伤都会有哪些症状呢?
尿失禁:压力性、急迫性、混合性。盆腔脏器脱垂:子宫脱垂、阴道前后壁膨出,阴道异常:阴道松驰、阴道痉挛。性生活不满意:性交疼痛、无性高潮、性欲下降,盆底痛:肛门坠胀、会阴痛、排尿困难、尿潴留。
怎么预防产后盆底损伤?
1.孕期管理,控制体重:避免体重过快增长,减轻盆底压力。适度运动:进行如孕妇瑜伽、散步等低强度运动,增强盆底肌肉。避免久站久坐:减少长时间站立或久坐,定期活动。2.分娩准备,学习分娩技巧:掌握正确的呼吸和用力方法,减少盆底损伤。选择合适分娩方式:根据医生建议,选择最适合的分娩方式。3.产后恢复,盆底肌锻炼:产后尽早进行凯格尔运动,增强盆底肌肉。避免重体力劳动:产后6-8周内避免提重物和剧烈运动。保持良好姿势:注意坐姿和站姿,避免增加盆底压力。4.饮食与生活,习惯均衡饮食:多摄入富含纤维的食物,预防便秘。避免便秘:多喝水,保持肠道通畅,减少盆底压力。戒烟:吸烟会削弱盆底肌肉,增加损伤风险。5.定期检查,产后复查:按时进行产后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盆底问题。专业指导:如有不适,及时咨询医生或物理治疗师。6.心理调适,保持良好心态:积极面对产后恢复,避免焦虑和压力。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预防产后盆底损伤,促进恢复。如有异常,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