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输血是重要的治疗手段,但需严格规范操作,有诸多注意事项。
输血前,要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确定输血指征,避免不必要的输血。仔细核对患者信息、血型、交叉配血试验结果等,确保准确无误,任何细微差错都可能引发严重后果。同时,检查血液制品外观,查看有无浑浊、溶血、变色、凝块等异常情况,若有则不可使用。
输血过程中,控制好输血速度。开始时宜慢,一般每分钟15-20滴,观察15分钟无不良反应后,再根据患者病情、年龄及心肺功能调整速度。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观察有无输血不良反应,如发热、寒战、皮疹、呼吸困难等。一旦出现异常,立即停止输血,保留剩余血液及输血器具,以便查找原因。
输血后,继续观察患者情况,确保无迟发性不良反应。输血记录要完整,包括输血时间、种类、量、血型、有无不良反应等。血袋需按照规定保存一定时间,以备后续必要时检查。总之,临床输血每个环节都至关重要,医护人员务必严谨对待,保障患者输血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