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穿刺拔针后青紫探秘
供稿:本站编辑 发布时间:2025-03-26 浏览量:165次

生病去医院,静脉穿刺是常见的操作。可不少人发现,静脉穿刺拔针后,手上出现了青紫,看着怪吓人,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今天就来为大家解开这个疑惑。

一、青紫的成因

1. 按压不当:这是最常见的原因。静脉穿刺拔针后,正确的按压非常关键。如果按压位置不准确,没有完全覆盖穿刺点,血液就可能从血管穿刺处渗出到周围组织,形成皮下淤血,导致皮肤青紫。另外,按压时间不足也不行。一般来说,至少需要按压3 - 5分钟,对于凝血功能较差的人,按压时间还要适当延长。要是按压时间过短,穿刺部位还没完全止血,就容易出血形成青紫。还有按压方式错误,有的人在按压时来回揉搓,这会使刚形成的凝血块脱落,造成再次出血,增加青紫的几率。

2. 血管因素:老年人的血管弹性较差,脆性增加,穿刺后血管回缩能力弱,血液更容易渗出到血管外。而儿童的血管较细、娇嫩,穿刺难度相对较大,穿刺过程中对血管的损伤可能会更明显,拔针后也容易出现青紫。

3. 疾病因素:某些疾病会影响人体的凝血功能。比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体内血小板数量不足,凝血功能下降;还有一些肝脏疾病患者,由于肝脏合成凝血因子的能力降低,也会导致凝血异常。这些患者静脉穿刺拔针后,就比正常人更容易出现青紫。

二、应对方法

1. 正确按压:拔针后,用食指、中指和无名指指腹垂直按压穿刺点及上方,范围要足够大,确保覆盖皮肤穿刺点和血管穿刺点(因为静脉穿刺时,针头进入皮肤后会在皮下潜行一段距离再进入血管,所以两个穿刺点并不在同一位置)。按压时力度适中,不要过轻或过重,持续按压3 - 5分钟,特殊人群适当延长时间。按压过程中不要揉搓。

2. 出现青紫后的处理:如果已经出现了青紫,在24小时内,可以用冰袋或冷毛巾局部冷敷,每次15 - 20分钟,每天3 - 4次。冷敷能使血管收缩,减少出血和肿胀。24小时后,改为热敷,用热毛巾或热水袋敷在青紫处,温度以不烫手为宜,每次15 - 20分钟,每天3 - 4次,促进淤血吸收消散。

三、预防措施

1. 配合医护人员:穿刺前,如实告知医护人员自己的身体状况,如是否有凝血功能异常、正在服用的药物(有些药物会影响凝血,如阿司匹林等)。穿刺过程中,保持放松,避免乱动,以免穿刺失败或损伤血管。

2. 日常护理:平时注意保护血管,避免反复穿刺同一部位。多吃富含维生素C和维生素K的食物,如橙子、菠菜等,有助于维持血管弹性和正常凝血功能。

静脉穿刺拔针后手上出现青紫不用过于惊慌,了解原因并做好正确的处理和预防,能有效减少这种情况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