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是我们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人体90%的免疫细胞和免疫器官都集中在肠道;同时,肠道也是人体最大的消化器官,肠道是我们的能量站,补给站,是吸收营养的重要器官;肠道有1亿的肠道神经细胞,形成独立的网络系统,相当于人体的第二大脑;不仅如此,肠道还有益生菌、中性菌和有害菌,维持肠道菌群平衡。
让我们来具体认识一下肠道
肠道指的是胃幽门至肛门的消化管,长约5-7米。肠道分为小肠和大肠。小肠包括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小肠是吸收消化的主要场所,可分泌肠液促进吸收;大肠包括盲肠(阑尾)、升结肠、横结肠、乙状结肠和直肠,大肠主要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形成粪便通过肛门排除体外。
肠镜发现息肉是什么意思,有什么临床症状
其实肠息肉是指肠道黏膜上隆起性病变的总称,通俗的说就是肠道上长了一些肉疙瘩。肠息肉患者一般临床症状较少,小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腹痛、脱出、便血和排便习惯改变及贫血等全身症状。
为什么会长息肉
肠道黏膜长期受到慢性炎症刺激是肠道息肉形成最常见的原因,家族性因素也有一定影响,家族成员中有人患有腺瘤性息肉时,其他家庭成员发生肠道息肉的可能性明显增加,尤其是诊断了家族性息肉病的患者有明显的家族遗传性;另外,曾经有过其他部位的肿瘤病史,结直肠息肉发生率也会升高。饮食和生活习惯对于肠道息肉的发生率也有一定影响,长期摄入高脂肪、高蛋白、低纤维素者肠道息肉的发生率明显升高。
发现息肉怎么办
很多患者做完肠镜后报告发现息肉,息肉会被内镜医生处理后送往医院病理科进行取材、制片和诊断,确定息肉的具体性质。对于结直肠微小息肉一般采用冷切除方法,对于较大的息肉或者出现出血、疼痛等症状的病灶,可能需要采取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包括内镜下切除、腹腔镜手术等。
什么样的息肉容易癌变
不是所有的息肉都会癌变,息肉按照病理组织学类型可以分为肿瘤性和非肿瘤性病变。非肿瘤性息肉包括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少儿性息肉和错构瘤性息肉;肿瘤性息肉又叫腺瘤性息肉,包括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和管状绒毛状腺瘤,其中绒毛状腺瘤的癌变率最高,管状绒毛状腺瘤其次,管状腺瘤癌变率最低。
如何预防肠道息肉形成
饮食:每天1500ml以上饮水,多吃水果、蔬菜,富含纤维素的食物,一日三餐,定时定量,拒绝暴饮暴食,少吃辛辣油腻和甜食;
生活方式:保持适当的运动,适当补充益生菌,维持肠道内菌群平衡;
定期复查:由于大多数肠息肉患者没有明显的临床表现,所以定期肠镜检查对于早期肠道病变的筛查至关重要,但对于有肠息肉病史的患者需要定期复查,尤其是术前数目较多,息肉较大,腺瘤性息肉的患者,肠镜早发现,早治疗是预防肠道息肉癌变的重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