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电图真的有“电”吗?
供稿:本站编辑 发布时间:2024-11-20 浏览量:633次

脑电图真的有“电”吗?脑电图其实是一项无辐射的安全检查项目,与大家熟知的心电图检查类似,属于电生理的记录仪器,检查时安放在头皮上的电极用于记录人脑自发的电活动,不会产生电流刺激,也没有辐射,即使是检查期间所使用的闪光刺激器发出的也是可见光,并不会对脑细胞产生伤害。

儿童脑电图检查主要适用于哪些情况?

(1)各种发作性症状:包括抽搐(伴或不伴发热),或非抽搐的其他表现,例如短暂出现的发呆或意识模糊、姿势或动作异常、反复肢体抖动、点头、突然跌倒发作、阵发头痛或视物模糊等,主要判断患儿出现的各种发作性情况是否属于癫痫样发作。

(2)癫痫发作的分类、癫痫的诊断及分型;癫痫患儿在服药期间的疗效观察及减药、停药的指导;癫痫外科手术治疗的术前评估。

(3)小儿抽动症、多动症等。

(4)煤气(一氧化碳)中毒、药物中毒、酒精中毒等引起的中毒性脑病。

(5)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等。

(6)脑炎、颅脑损伤、遗传代谢性疾病等其他原因引起的脑功能障碍。

(7)不明原因的智能减退、反应迟钝、意识障碍、性格改变、精神或行为异常等。

(8)各种睡眠障碍的鉴别,如发作性睡病等。

儿童脑电图检查包括哪几种类型?

脑电图检查根据所使用的电极种类及放置部位的不同,分为颅内电极脑电图及颅外头皮电极脑电图。颅内电极脑电图仅用于一部分难治性癫痫患儿的术前评估定位,目前广泛应用的主要是颅外头皮电极脑电图,而根据检查时间以及所使用的仪器的不同,又分为以下3种类型:

(1)常规脑电图

常规脑电图检查时间约30~40分钟,记录时间较短,检查相对便捷。但由于癫痫样放电多为阵发性,且发放时间具有随机性,对于发作比较稀少、间期异常放电数量较少的患儿,可能因为检查时间有限,无法获得完整的睡眠周期,而没有捕捉到异常的瞬间,癫痫样放电的检出率不高。目前主要用于初步筛查。

(2)动态脑电图

动态脑电图又称为脑电Holter,使用便携式记录盒,可进行24小时长程监测。由于检查时间的延长,与常规脑电图相比,明显提高了异常波的检出率,且记录盒可以随身携带,不受环境限制,患儿对于检查的耐受性较好。但由于动态脑电图检查没有同步视频监测,对于患儿出现的发作症状,只能依靠家长进行主观描述记录,发作期图形或动作不典型时可能难以判断发作性质及发作类型;且患儿活动范围大,伪差、干扰较多,有时对于伪差及干扰的来源难以判断。

(3)视频脑电图

视频脑电图又称为录像脑电图,是在动态脑电图的基础上增加1~2个摄像装置,同步拍摄病人检查期间的各项活动,能对脑电-视频进行同步记录和分析,检查时间为数小时至24小时。视频脑电图既可以通过长时间的监测提高异常波的检出率,还能对发作期的脑电改变和临床表现进行同步对照分析,更准确地判断发作性质及发作类型,同步的视频拍摄也有利于伪差和干扰的鉴别。但视频脑电图的设备不能随身携带,需要在医院专门设置的检查室内完成,由于活动范围受限,部分婴幼儿可能因为哭闹频率增加而难以坚持太长时间的检查。

这3种脑电图检查各有优劣,具体到每个患儿个体的检查项目,这常需要儿科神经专科医生根据病情判断。

患儿在脑电图检查前需要有哪些注意事项?

(1)脑电波是微弱的电信号,为了使电极与头皮接触得更好,以获取更高的图形质量,在脑电图检查前一天需洗干净头发。

(2)上午检查的患儿需吃早餐,避免因前一晚长时间的空腹出现血糖过低,引起脑电图背景慢波增多,影响结果的判断。

(3)常规脑电图因为记录时间短,为了获取更好的背景图形,在检查期间常需要患儿的安静配合。对于婴幼儿或孤独症、精神发育迟缓等其他原因无法配合检查的患儿,常需要检查前剥夺睡眠或使用药物,诱导睡眠后再进行记录。24小时的动态脑电图或视频脑电图记录时间包含了完整的一天清醒-睡眠的不同状态,检查前一般无需进行特殊的睡眠准备。而不满24小时的视频脑电图监测,为了能记录到睡眠期,检查前需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进行不同程度的睡眠剥夺。

(4)进行动态脑电图或视频脑电图检查的患儿尽量穿开衫,便于在检查期间增减衣物。衣物建议选择纯棉面料,减少过多的静电干扰。

(5)脑电图容易受各种药物影响,检查前需提供患儿用药情况,作为图形分析的参考。已经在规律治疗期间的癫痫患儿,复查脑电图时,如无专科医生特殊嘱咐,无需停药,检查期间服药情况照常即可。

(6)因各种发作性症状而就诊的患儿,尽可能提供详细的发作期信息,包括家长自己录制的发作期视频、发作前有无诱因等,有利于脑电图医师更全面地进行结果分析。

综上所述,脑电图是一项常见的检查项目,检查本身对患儿不会造成任何影响。就医时,我们不要有心理压力,根据病情需要和医师建议做相关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