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百日咳那些事儿
供稿:本站编辑 发布时间:2024-10-21 浏览量:640次

百日咳主要由高传染性的百日咳鲍特菌引起,属于国家乙类传染病。百日咳鲍特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菌,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如咳嗽或打喷嚏时释放)传播。

典型百日咳患者会经历卡他期、痉咳期和恢复期三个阶段,其中痉咳期以阵发性、痉挛性咳嗽为特征,咳嗽终末常伴随高音调的鸡鸣样吸气性吼声。咳嗽昼轻夜重,睡眠期间痉挛性咳嗽最为突出。病程初期类似普通感冒,但迅速发展为严重咳嗽,常在咳嗽后出现呕吐、发绀及婴幼儿中常见的呼吸暂停,病程可达 2~3 个月。青少年或成人百日咳患者,常无典型痉咳,表现为阵发性咳嗽和暂时性缓解交替。

当满足下述条件之一时,即可诊断百日咳:

(1)培养到百日咳鲍特菌

(2)百日咳鲍特菌核酸检测阳性

(3)PT-IgG 抗体阳转或恢复期较急性期滴度呈 4 倍及以上升高(排除婴幼儿 1 年内接种含百日咳成分疫苗或既往感染)。

确诊百日咳后要如何治疗?

百日咳的治疗包括一般护理、抗菌治疗、并发症治疗、中医治疗。

一般护理包括优化环境、避免刺激及确保充足营养与休息。

抗菌治疗首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阿奇霉素、红霉素、克拉霉素等,以快速杀灭或抑制病原菌,缩短病程,减轻症状,预防并发症。近年来,百日咳鲍特菌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耐药率很高,对大环内酯类药物耐药的百日咳患者,或者大环内酯类药物经验性治疗无效的患者,2月龄以上儿童和成人首选复方磺胺甲噁唑(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治疗;2月龄及以下婴儿建议选用头孢哌酮舒巴坦或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左氧氟沙星可以作为成人患者的替代选择。

日常生活中,如何预防百日咳?

日常生活中,要重视疫苗接种,尤其是无细胞百日咳疫苗,以其低副作用和高免疫效果成为主流选择。同时,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避免与患者近距离接触,对预防传播至关重要。对婴幼儿及免疫力低下人群,强调及时接种与加强个人防护,以降低感染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