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地图舌”那些事
供稿:本站编辑 发布时间:2024-10-21 浏览量:1395次

生活中,我们有时会发现自家或者身边的小朋友舌头红一块白一块的,边缘一圈隆起,看起来像一张地图,看起来凹凸不平的,自己又不痛不痒的,其实这就是“地图舌”。为什么小朋友的舌头会变花,形成类似“地图”的模样呢?今天我们一起聊聊关于”地图舌”的那些事。

1813年Rayer首次将“地图舌”描述为游走性舌炎,它是一种良性的、非感染性慢性复发性口腔炎症状态,可见于全年龄段人群,但大多在儿童时期发病,全世界范围内总体流行率为1.0%~2.5%,儿童患病率为0.37%~14.30%。

“地图舌”通常累及舌面、舌尖及舌缘,舌外病变很少发生,病变的位置、形态和大小可快速变化,病程可呈加重缓解交替,可持续数周或数年。患儿可能没有任何症状,不痛不痒,或仅有一些非特异性症状比如睡觉不踏实,夜间虚汗多,免疫功能低下经常感冒,肠胃功能紊乱表现为食欲欠佳,挑食偏食,少数严重者可出现口腔疼痛、烧灼感、恶心、流涎增加、味觉改变等,从而影响日常生活、饮食和睡眠。

“地图舌”的诱因有哪些?

(1)遗传因素:地图舌在一级亲属中更为普遍,父母和兄弟姐妹中地图舌发病率的增加明显高于一般人群。

(2)过敏体质:哮喘、湿疹、花粉过敏、过敏性鼻炎、免疫球蛋白IgE升高的儿童更容易出现“地图舌”,原因可能为过敏体质儿童易出现自身免疫紊乱而发生炎症反应,引起舌黏膜局部坏死、剥脱,形成“地图舌”。

(3)胃肠功能紊乱:肠道寄生虫感染或消化不良可能影响消化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从而影响口腔健康,导致“地图舌”反复发作。

(4)营养状况不佳:维生素D、维生素B6、维生素B12缺乏及叶酸、铁、锌缺乏、铜含量增高者更容易发生“地图舌”。

(5)精神心理因素:20%的“地图舌”患者有精神紧张的情况,并且舌黏膜病损的变化与心理压力、情绪波动、失眠、劳累等有关。

(6)局部刺激:龋齿尖锐的部位可能会损伤舌苔;乳牙或者恒牙萌出时,患儿可能因刺激性不适,习惯用舌头去舔舐或摩擦新牙,部分丝状舌乳头萎缩,导致“地图舌”的出现。

(7)药物诱发:近来报道与“地图舌”相关的药物有替诺福韦、贝伐单抗、锂盐、口服避孕药等。

(8)其他全身疾病相关:舌裂、银屑病、糖尿病、反应性关节炎、唐氏综合征等患者“地图舌”发病率较正常人高。

出现“地图舌”该如何治疗呢?

“地图舌”一般无需特别治疗,日常生活中注意均衡饮食,一次进食不要过多,避免进食过热、生冷、过咸、油腻、酸性和辛辣的食物和饮料。及时去除龋齿等口腔病灶,坚持饭后漱口、早晚刷牙,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避免熬夜和疲劳,保证睡眠充足,适度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大龄儿童要避免情绪紧张过于激动,家长要关注孩子思想动态,给予及时的心理支持和帮助。

最后祝所有小朋友健康快乐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