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盘早剥,顾名思义,是指妊娠20周后或分娩期,正常位置的胎盘在胎儿娩出前,部分或全部从子宫壁剥离。这种情况会导致胎儿缺氧、孕妇大出血等严重后果,是危及母婴生命安全的急症之一。
一、胎盘早剥的症状
1. 腹痛:突发的持续性腹痛是胎盘早剥最常见的症状之一,疼痛程度多较剧烈,且往往伴有子宫收缩。
2. 阴道流血:虽然阴道流血并非所有胎盘早剥患者都会出现,但一旦出现,往往意味着剥离程度较重,需立即就医。
3. 子宫压痛:当医生进行腹部检查时,可发现子宫有明显的压痛,尤其是胎盘剥离处。
4. 其他症状:如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四肢湿冷等休克症状,以及胎心异常等,都是胎盘早剥可能伴随的表现。
二、胎盘早剥的原因
胎盘早剥的原因复杂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血管病变:如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肾脏疾病等,这些疾病可导致胎盘底蜕膜螺旋小动脉痉挛或硬化,引起远端毛细血管变性坏死甚至破裂出血,血液在底蜕膜层与胎盘之间形成血肿,致使胎盘与子宫壁分离。
2. 机械性因素:如外伤(特别是腹部直接受撞击或摔倒腹部直接触地等)、行外倒转术矫正胎位、脐带过短或脐带绕颈、在分娩过程中胎先露部下降,均可能促使胎盘早剥。
3. 子宫静脉压突然升高:妊娠晚期或临产后,孕产妇长时间仰卧位易发生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此时由于巨大的妊娠子宫压迫下腔静脉,回心血量减少,血压下降,而子宫静脉却瘀血,静脉压升高,导致蜕膜静脉床淤血或破裂,导致部分或全部胎盘自子宫壁剥离。
三、预防措施
1. 定期产检:及时发现并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等可能诱发胎盘早剥的疾病。
2. 避免外伤:孕期应尽量避免剧烈运动和腹部外伤。
3. 合理膳食:均衡摄入营养,保持适宜的体重增长。
4. 健康生活方式:戒烟戒酒,避免长时间仰卧位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