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照进现实,“慢乙肝”终获临床治愈
供稿:本站编辑 发布时间:2024-09-30 浏览量:2598次

“本以为乙肝病毒会伴随我一辈子,没想到还有被治愈的这一天”,近日家住武昌的余先生经复查显示自己的乙肝表面抗原转阴,DNA低于检测值下限,并且保护性抗体滴度高。医生告诉余先生,他的慢乙肝已达到了临床治愈的标准,可以长期安全停针停药,他可以回归到健康人的生活轨道。看到化验单的那一刻,余先生激动不己,近日他专程到武汉市第三医院消化内科,向帮助自己摆脱30余年乙肝困扰的陈爱方医生表示感谢。

余先生讲述,母亲患有乙肝,自己从小就知道他也是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在那个“谈乙肝色变”的年代,他从不敢对别人说,怕被人歧视,心里头总像压着一座山,在升学和就业方面也错失了更好的机会,在过去的30多年里,但凡提到与乙肝相关的事情他都会浑身不自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余先生了解到慢乙肝有临床治愈的机会,抱着试一试的初衷来到武汉市第三医院消化内科,医生为他进行了全面检查,结果显示他的肝功能转氨酶升高、乙肝小三阳、保护性抗体滴度低,肝硬度值达到9.8Kpa,提示慢性乙肝活动期、肝脏轻度纤维化。针对病情,医生给他制定了以长效干扰素联合口服抗病毒药物的个体化治疗方案,经过半年的治疗,实现了乙肝表面抗原转阴,继续巩固治疗3个月后,表面抗原和病毒载量持续阴性,乙肝保护性抗体达到396 IU/L,成功摆脱了乙肝病毒困扰,彻底实现乙肝临床治愈,余先生及家人如释重负,开心不已。

陈爱方医生介绍,我国的慢乙肝疾病负担为全球之最,每年新增肝癌患者约41万,而高达92%的肝癌是由乙肝病毒感染所致。乙肝过去是被普遍认为无法治愈的,要终生携带病毒,但随着医药科技的进步和临床经验的积累,现在乙肝临床治愈的概念已被广泛认可。乙肝临床治愈又称功能性治愈,即停止治疗后乙肝表面抗原持续阴性,乙肝病毒DNA低于最低检测下限,最好伴有乙肝表面抗体出现,肝脏生物化学指标正常。研究显示,未抗病毒治疗、抗病毒治疗和达到临床治愈的乙肝患者,肝癌发生率有很大差别,临床治愈的慢性乙肝患者肝癌发生率仅0.6%-1.5%,远远低于前两类人群,因此最新的《中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22年版)》中的治疗目标明确指出,对于部分适合条件的乙肝患者,应追求临床治愈。多项临床研究结果显示,HBsAg水平越低,临床治愈率越高,乙肝优势人群临床治愈率更高,对于符合条件的慢乙肝患者,尤其有肝硬化、肝癌高危家族史的乙肝患者,应尽最大可能追求临床治愈。若为乙肝病毒感染的非优势人群,也可以通过个体化的抗病毒治疗方案,从非优势人群晋级为优势人群,最终也可以拿到临床治愈的“金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