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奶瓶龋,守护牙健康
供稿:本站编辑 发布时间:2024-09-24 浏览量:596次

奶瓶龋是一种由于婴儿睡眠时不断吸吮奶瓶或者母乳造成的龋齿。

奶瓶龋主要表现为上颌乳切牙的唇面及邻面的大面积龋坏,牙齿患龋病后不能自愈。由于乳牙的钙化程度低,患龋后病情进展迅速,破坏面积广,治疗效果往往比较差。因此,积极预防奶瓶龋是非常重要的。

奶瓶龋是怎么形成的?

1、孩子经常含着奶瓶睡觉。

2、孩子处于躺着的姿势,很容易导致奶瓶帖附在上颌乳牙切牙。牙齿长时间的浸泡在奶或者含糖的产酸发酵饮料中,口腔中的细菌分解糖类产生酸从而破坏牙齿。

3、孩子清醒时通过唾液的分泌、咽喉吞咽,能有效清除口腔内发酵的碳水化合物。

4、孩子入睡后,唾液的分泌、吞咽功能均减弱,口腔自洁能力下降,发酵的碳水化合物存留在口腔,环绕在牙齿周围,很容易发生龋齿。

奶瓶龋有哪些临床表现?

奶瓶龋最初在上领乳切牙的唇面龈缘处出现白垩色斑点或带状脱矿,随后逐渐向下向旁边蔓延,侵袭邻近的牙面形成环状龋,呈棕揭色。最终发生牙冠折断,仅留下残根。

奶瓶龋有哪些危害?

1、奶瓶龋的发生可以导致乳牙的切割功能大大降低。

2、随着奶瓶龋的病变加重,会引起牙髓及牙根尖病变,这时孩子会感到剧烈疼痛或牙跟肿胀,流脓。

3、严重的还会影响恒牙的发育。一旦因为龋严重无法治疗,而将乳牙过早拔除,则会造成乳恒牙替换障碍。

4、因此,一旦发现孩子有奶瓶龋的迹象,应及早带孩子去口腔科诊治。

如何预防奶瓶龋?

1、戒除用奶瓶吸奶诱导入睡的习惯,如果在孩子睡觉时必须使用奶瓶,只用白开水。

2、控制幼儿每次使用奶瓶的时间,一般限在10-15分钟以内。

3、不要让孩子含着奶瓶睡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