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上遇到很多年轻人血压高,他们的血压有一个特点,那就是舒张压正常,而舒张压高,收缩压就是俗称的高压,舒张压就是俗称的低压,舒张压的正常范围大约在90毫米汞柱以下,如果超过这个范围,就被认为是偏高。舒张压偏高,其发病机制涉及多个复杂因素,通常与心血管系统的调节失衡有关,具体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点:
1. 神经机制:体内交感神经系统兴奋性增强是舒张压升高的重要原因之一。交感神经递质(如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异常释放增多,可促使全身小动脉血管平滑肌收缩,增加外周血管阻力,导致舒张压升高。
2. 肾脏机制:肾脏对钠水钠排泄失衡失调,摄入过多或肾脏功能不佳,钠水钠滞留体内,增加血容量,心输出量上升,外周血管压力随之增大,舒张压增高。
3. 激素机制:肾素-血管紧张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醇系统(RAAS)激活,特别是血管紧张素Ⅱ,促使小动脉平滑肌紧缩,刺激醛固醇分泌,去甲肾上腺素释放,共同作用于外周血管收缩,舒张压上升。
4. 血管机制:血管重构,血管内皮功能异常,内皮细胞生成血管活性物质失衡,如一氧化氮合酶减少、内皮素释放,血管舒张因子失衡,外周血管紧缩,舒张压增大。
5. 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抵抗比如肥胖、脂肪肝导致高胰岛素血症,间接引起肾小管钠重吸收增强,交感神经活性亢进,动脉硬化,舒张压升高。
6. 心率:心跳活动活跃,心率快增加,舒张期短,心室充盈血量减,留在主动脉内血量增加,舒张压升高。
7.血管壁弹性弱化:动脉硬化或血管壁弹性降低,使得血管不能有效收缩,导致舒张压上升。
8. 血液粘稠:血脂高、血糖控制不佳、高蛋白饮食可使血液粘度增加,血液循环变慢,导致舒张压升高。
9.生活方式:包括长期熬夜、不规律作息、饮食不当、压力大、运动少、烟酒等都可能促发。
一般低压高的人年轻男性居多,他们一般年纪轻轻就开始服用降压药物,那么这种情况能不服用降压药物吗?
我们还可以观察到低压偏高的普遍都有肥胖,首先减轻体重是一种降压的重要手段,肥胖本身引起胰岛素抵抗,体重的增加带来水分增加,全身血量增加,其次肥胖引起糖尿病、高血脂也是重要原因,另外还有生活方式调整,比如改善饮食(低盐、多吃蔬菜水果、纤维、全谷物)、控制体重、规律运动、戒烟酒、减压、充足睡眠,这些都是重要手段。
然而,当做到以上危险因素的控制时,血压仍高,并且进一步检查心脏彩超、肾脏彩超、颈动脉彩超等发现室间隔肥厚、左房增大、心脏舒张功能减退、早期蛋白尿、颈动脉斑块是,表明高血压已造成心、肾、血管的靶器官损害,这时需要药物干预,降低血压,减少靶器官进一步损害。
药物治疗包括:
1.ARB受体阻滞剂(如沙坦类药物):减低血管紧张,首选,孕妇慎用。
2.β受体阻滞剂(洛尔类):适合心率快、伴有心绞痛患者,但心率慢、传导阻滞者不适用。
3. 定期监测:血压,按医嘱咐定期复查,观察治疗效果及副作用,调整治疗方案。
4. 针对原因治疗:针对病因,如控制糖尿病、治疗原发病,减轻心脏负担。
5. 心理支持:针对压力管理,必要时寻求心理咨询,减轻心理压力。
因此当我们遇到低压高的人群,需要从生活方式开始改变,另外,必要时仍需要药物辅助治疗,减少脏器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