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做小矮人,一起长高高
供稿:本站编辑 发布时间:2024-09-05 浏览量:625次

作为家长,您是否发现自己的小孩总是坐在第一排?身上的衣服几年都不需要换?如果有这些情况,小朋友可能是矮小症了,建议家长及时带小朋友来正规医院检查。

(一)什么是矮小症?

矮小症是指儿童的身高低于同性别、同年龄、同种族儿童平均身高第3百分位或者2个标准差(-2SD),每年生长速度低于5厘米者。以下情况提示生长缓慢:①儿童的生长速度3岁前小于7厘米/年;②3岁到青春期小于5厘米/年;③青春期小于6厘米/年。

(二)导致矮小症的病因有哪些?

1.生长激素缺乏或分泌不足,导致身高不能正常生长(即通常所指的侏儒症,GHD),如果不进行生长激素替代治疗,最终身高只能达到130厘米左右。

2.家族性矮身材。

3.生长激素不敏感或抵抗综合征,多由生长激素受体基因突变所致,多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4.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Turner综合征),应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以鉴别。

5.约1/3宫内生长迟缓儿成年后身材矮小。

6.骨骼发育障碍:各种骨、软骨发育不全等,均有特殊的面容和体态。

7.其他内分泌代谢病引起的生长落后: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性早熟、皮质醇增多症、粘多糖病、糖原累积病、肾小管酸中毒等。

(三)儿童身材矮小需做哪些检查?

如果您怀疑孩子的身高不够标准,建议尽早到正规医院专科门诊进行评价;如果您的孩子确实属于矮小症,为了明确矮小的原因,应进行骨龄测定、生长激素激发试验、甲状腺功能测定、血钙镁磷碱性磷酸酶、肝肾功能以及血尿常规等检查,必要时行垂体磁共振和/或染色体检查。

(四)身材矮小是否可以治疗?

如果孩子骨骺没有闭合,大部分矮小是可以治疗的。病因不同,治疗也不同,如生长激素缺乏症所致矮小,应用生长激素治疗;甲状腺功能低下可给予甲状腺素治疗;营养不良所致者应从改善营养、调整饮食入手;全身慢性疾病引起者应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家族性矮小及特发性矮小应从改善生活环境,加强营养和运动、保证充足高质量的睡眠等促进其生长潜能的最大发挥。

(五)怎样科学增高?

1、运动:坚持体格锻炼,注意劳逸结合、心情愉快是身高增长的催化剂。督促孩子每天至少要有20-40分钟的有效运动时间,特定的体育锻炼项目,如引体向上、篮球、排球、跳跃、跳绳、踢毽子、快速跑等强度略大的运动,能促进身高增长。

2、饮食:合理营养,即荤菜、素菜合理搭配,粗粮、细粮均衡摄入。

3、充足的睡眠和营养、积极的运动有助于儿童的生长发育,强调早睡(晚上10点前睡着)有利于生长激素的分泌和发挥作用。

4、心理指导:越早治疗效果越好,并能尽早缩小患儿身高与正常儿童的差距,有助于矮小儿童的心理健康和今后的发育。

5、建立生长发育动态观察档案。结合不同时段的骨龄及预测的身高值,可判断发育是否正常,对暴露出来的影响生长的不良因素,及时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