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分输血的顺序,别傻傻分不清楚
供稿:本站编辑 发布时间:2024-08-14 浏览量:3390次

在临床工作中,经常会遇到一位患者需要输注多种血制品,看着琳琅满目的血制品,红的、黄的,大袋的,小袋的,有红细胞类、血浆类、冷沉淀类及血小板类,那么应当遵循怎样的输注顺序呢?输血速度又有什么原则呢?

血制品一旦离开正确的储存条件,即有发生细菌繁殖或丧失功能的危险,为保证血制品的质量和患者的输血安全,通常情况下,推荐先输血小板,再输冷沉淀,然后是血浆,最后是输注红细胞类。

血制品成分

输血开始时间

输血结束

血浆类

离开冰箱30分钟内

每袋30分钟

血小板类

立即

每袋30分钟

冷沉淀类

尽快输注

每袋15分钟

红细胞类

离开冰箱30分钟内

每袋4小时内

       血小板功能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而下降,并且血小板的保存条件是22±2℃震荡保存,临床科室通常没有专业的保存箱,因此收到血小板后应由专业的护理人员立即为患者输注。

冷沉淀主要是用于补充纤维蛋白原或Ⅷ因子,可以在室温下保存,但是也要尽快输注。

血浆和红细胞离开输血科的保存条件后,按失活快慢来说,应当先输血浆再输红细胞,但是有些情况下,如患者大量失血时,应根据患者的需求情况确定输注的先后顺序。

那么再让我们来看看输注速度吧:

输血速度

全血或成分血应在4h内完成输注,不应再进行保存

血小板在最初15min应以2-5ml/min输注,15min后以300ml/h或病人能耐受的最快速度进行输注。

冷沉淀的输注以病人能耐受的最快速度进行输注。

血浆在最初15min应以2-5ml/min输注,15min后以300ml/h或病人能耐受的最快速度进行输注。

全血或红细胞应在最初15min以2-5ml/min输注,15min后以240ml/h的速度进行输注。

急性失血需快速输血时,可采用加压输注、大口径输血器等,速度可达10-25ml/S,同时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

年老体弱、婴幼儿或心肺功能障碍者,以及循环超负荷高危受血者,输血速度宜慢,可将流速调至1ml/Kg/h。

所以输血时要遵循先慢后快的原则,并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若无不良反应再调整输血速度。相信大家以后再不会分不清输注顺序和速度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