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内异物是耳鼻喉常见的急诊疾病,多见于儿童。儿童在玩耍时,容易将小物品塞入耳朵中。成人大多因为掏耳或外伤遗留异物或昆虫飞入等。
耳内异物一般分为动物性(昆虫、水蛭等)、植物性(豆类、谷、麦粒等)及非生物性(如小玩具、铁屑、石子等)。
耳内异物的表现:
1.小而无刺激的异物,可长时间停留在外耳道内却没有任何症状,需查看外耳道后才能发现。
2.异物较大者,可有阻塞感、听力下降、耳胀,若异物压迫鼓膜可致耳鸣、眩晕、耳痛、反射性咳嗽等。
3.昆虫类入耳,在耳内爬行、骚动,可使病人惊慌不安、耳痛、耳痒,或刺激鼓膜产生擂鼓样响鸣,甚者鼓膜被抓破穿孔、出血。
4.植物性异物, 如豆类、稻谷等,遇水膨胀,会阻塞、压迫并刺激外耳道, 致使外耳道皮肤红肿、糜烂, 耳闷胀感、耳痛及听力减退。
耳内异物正确处理方法:
液体类:耳道进水时,将头侧向患侧,用手将耳朵往下拉,然后用同侧脚在地上跳几下,利用重力让水流出。
昆虫类:发现小虫入耳不能自行爬出时,立刻到暗室用手电筒照耳孔。在黑暗的“死胡同”苦无出路的小虫,因重见光明,常会冲着光亮夺路逃出,遂被诱杀。
固体类:此类异物入耳后,可将患耳侧朝向地面,将耳朵往下拉,用同侧脚在地上跳数下,有利于异物掉出。
何时需要专业帮助:
对于不确定是否存在耳内异物的病人,应就诊耳鼻喉科确诊后处理。 异物入耳后如采用上述的方法仍不能取出时,应去医院请医生取出。若异物取出后出现耳痛或流脓,多为异物操作损伤外耳道或鼓膜并继发感染所致,应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