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头痛是目前被列为全球第六大致残性疾病,依据 2022 年的研究报告显示:2019 年全球偏头痛患者数量已经达到 1.1 亿,该病严重时可影响患者工作社会功能及日常生活,是一种值得重视的公共卫生问题。那么,什么是偏头痛呢?
偏头痛是一种反复发作的脑功能障碍性疾病,大致分为无先兆偏头痛、有先兆偏头痛和慢性偏头痛等,其中,慢性偏头痛指的是每月符合偏头痛特点的发作超过15天,连续3个月或3个月以上,且每个月至少发作8天。
临床主要表现为一侧或两侧的搏动性剧烈头痛,这种疼痛常常是中重度的,发作时间可以从数小时到数天不等,典型的发作时间为4~72小时,头痛时常伴有恶心、呕吐、畏光和畏声等症状。部分患者在头痛发作前会有先驱症状,如疲乏、注意力差、颈部僵硬感等。
大约25~30%的患者在偏头痛发作前一小时会有预兆,如视力模糊、半边盲等视觉障碍,或手臂或手掌一侧出现刺痛等感觉异常。偏头痛患者中女性是男性的2~3倍,大多数起病于青春期,发病年龄峰值在25~34岁,少数患者可能在儿童期或中年后发病。偏头痛发病机制仍不是十分明确,可能与遗传、内分泌代谢、环境因素、精神因素等有关。遗传是偏头痛的一个重要因素,约60%的偏头痛患者有家族史。内分泌与代谢因素也影响偏头痛的发病,如女性在青春期、月经期更容易发作偏头痛。
目前偏头痛无法被根治,治疗的目的在于减轻或终止头痛发作,缓解伴发症状,预防头痛复发。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如加强宣教、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寻找并避免诱发偏头痛的各种因素。
总体来说,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头痛疾病,得了偏头痛也不用过于担忧,了解该疾病的基础知识,通过足量足疗程的正确治疗,是可以明显减少甚至在相当长时间内终止偏头痛发作的,有效减少身体及精神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