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肺病简称慢阻肺,是一种慢性气道疾病,疾病后期很多都会出现缺氧状态,因此,很多患者需进行氧疗,包括鼻导管吸氧、面罩吸氧、经鼻高流量氧疗及呼吸机辅助通气等。但很多慢阻肺患者在吸氧时会有很多误区,以下为最常见的四大误区。
误区一 :不喘气就不吸氧
慢阻肺患者在氧疗过程中最大误区即不喘气就不需要吸氧,即使医师反复强调,部分患者仍难以改正。氧疗的主要目的就是缓解患者缺氧症状,防止病情加剧、反复急性发作,防止肺功能下降,因此对慢阻肺患者来说,无论是病情急性发作期或是稳定期,无论有无喘息症状均有必要进行吸氧治疗。
误区二:氧气流量越大越好
肺功能较差的慢阻肺患者一般缺氧严重,即使在病情稳定期仍有严重喘息症状,因此此类患者常常将氧气流量调高,觉得越大越好。事实上,此类患者低氧状态可刺激呼吸中枢,加快呼吸频率,促进二氧化碳排出,如若一味使用高浓度氧疗,抑制呼吸中枢而易出现II型呼吸衰竭。因此,对于慢阻肺患者吸氧需严格控制氧流量。
误区三:吸氧容易成瘾
慢阻肺患者拒绝吸氧原因之一就是认为吸氧易成瘾,一旦吸氧之后就离不开氧气了,其实目前并没有资料表明长期吸氧会成瘾。慢阻肺患者之所以离不开氧气,其根本原因是肺功能较差,通气功能下降所致,必须通过吸氧改善氧合并减缓肺功能下降。
误区四:吸氧就不需要吸入药物
在临床上很多慢阻肺患者认为吸氧了就不需要吸入药物治疗了,其实这种做法是错误的。慢阻肺属于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需要通过药物控制症状,吸氧只能改善缺氧,必须要通过规范化药物治疗才能从根本上缓解患者症状。
慢阻肺患者确诊后即需要尽早接受规范化的治疗,对氧疗有足够的了解,定期复诊,积极配合医生才能控制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