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来临,餐桌上美味可口的小龙虾收获了众多吃货朋友们的青睐,但部分朋友们解馋过后却出现了肌痛、茶色尿的现象,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定义:横纹肌溶解综合征(Rhabdomyolysis)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横纹肌细胞坏死,细胞内物质释放到循环系统,出现的临床综合症候群。病因有外伤、剧烈运动、药物毒物、感染、电解质紊乱、遗传代谢性疾病等。肌肉过度劳累,多种药物及毒素,以及严重细菌感染等情况都可能导致横纹肌溶解。该病不具备明显传染性,但有严重致命风险,15%到50%以上患者可能发生急性肾损伤。
临床表现:
患者主要表现为肌肉疼痛、肌无力、尿色加深。
典型症状是肌痛、肌无力和浓茶色尿的三联征。
病情严重时会引发急性肾损伤,甚至出现生命危险。部分重症患者可能伴有疲劳、发热、心跳过速、恶心、呕吐及腹痛等症状。
那吃小龙虾怎么会引起横纹肌溶解呢? 从调查研究显示有以下原因:
毒物:小龙虾头部含有消化与排泄系统,易富集重金属及毒物,病原菌和寄生虫易聚集;
药物:小龙虾的生长良好,免不了抗生素或其他药物的使用;
感染:小龙虾的养殖需要大量家禽的粪便或化肥,这当中可能含有寄生虫虫卵与细菌病毒;
来源:野外捕捞且食用的小龙虾生长环境无法保证安全,容易出现毒物富集,家庭烹饪毒素未被灭活;
水源污染:例如长江流域洪灾导致小龙虾受到污染,通过销售渠道最终流向消费者。
如何预防横纹肌溶解呢?
运动预防:避免长时间、高强度运动;运动应循序渐进;补充足够的水分;
2.安全生产作业:避免在高温环境下或长时间的高强度劳作;
3.食物预防:避免食用特异性食品,如避免大量食用小龙虾(1次10只以内为宜);
4.药物预防:避免联合服用致肌肉损伤药物。服用可能引起横纹肌溶解的药物,如使用他汀类药物时,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相关检查,遵医嘱应用该药物,不能随意增加剂量;
该病的治疗主要是去除诱因、防治并发症,以及对电解质紊乱的纠正。当出现急性肾损伤或严重的电解质紊乱时,可能需要进行血液净化治疗。所以,一旦出现乏力、肌肉酸痛、尿色改变、尿量减少等,应尽早就医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