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蚕豆也会生病?是因为蚕豆没炒熟吗?
最近住院部收治了一名确诊蚕豆病的小患者,在治疗的同时我们跟家属科普了很多关于该疾病的特点以及很多需要注意的药物食物禁忌,家长豁然开朗,后期的沟通顺畅多了,很快小朋友治愈出院,家长也多了一份信任。
我们常说的蚕豆病主要指因食用蚕豆或蚕豆制品而诱发的遗传性溶血性疾病,是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的一种表现类型,该病是一种遗传性溶血病,根本病因是G-6-PD基因突变,男性多于女性,尤其是10岁以下男孩多见。
蚕豆病有哪些典型症状呢?临床可表现头晕、厌食、恶心、黄疸、血红蛋白尿等症状,出现急性血管内溶血相关表现时,可表现为皮肤、巩膜黄染,浓茶色或酱油色尿,还可有肝脾肿大。病情严重者可出现少尿,无尿,重度贫血,休克,酸中毒和急性肾衰竭等。
但也不必闻病色变,该疾病轻症病例呈自限性,约1周左右症状多可以逐渐改善而自愈;日常需尽量避免进食蚕豆或蚕豆制品等以预防。
如有近期使用过蚕豆或者母亲使用后哺乳婴儿,24-48小时后出现头晕、乏力、厌食、恶心、呕吐、黄疸、血尿、茶尿等表现时应及时就医。
蚕豆病的常规治疗主要是评估病情的轻重,去除诱因,避免使用一切可能导致溶血加重的药物。补充充足水分,碱化尿液,大剂量补充维生素C可以稳定红细胞膜,减轻溶血反应,必要时纠正酸碱、电解质失衡和肾功能不全。针对重症患者也可以酌情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对于重症贫血患者,输注G-6-PD正常者的红细胞是最有效的治疗措施。对于新生儿患者,如发生溶血伴有黄疸时,需根据病情采用蓝光治疗,换血等方法进行治疗。
蚕豆病患者应避免的食物和药物主要包括:食物:蚕豆及其制品;药物:氧化性药物如抗疟药(硫酸奎宁片等)、解热镇痛药(阿司匹林缓释片、对乙酰氨基酚片等)、氨苯砜片、复方磺胺甲恶唑片等,以及部分中药材(川莲、蜡梅花),以及一些容易引起溶血的物品等,如含苯、萘的物品,包括樟脑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