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了解“耳石症”吗?
供稿: 发布时间:2023-08-24 浏览量:1427次

      什么是耳石症?是耳朵里有石头吗?相信对很多人来说这是个极其陌生的名词,但在日常生活中,大多数人都有可能发生过“耳石症”。比如在床上翻身或弯腰捡一个东西的时候就会出现头晕的情况,好像周围的环境和自己都在旋转。大都误以为这种眩晕和头部疾病有关,是不是脑袋里面长了瘤子?其实眩晕是一种非常特殊的疾病,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也就是我们所提到的“耳石症”,是导致眩晕最主要的原因。


      现在具体介绍一下什么是耳石症,耳石症又称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良性是指2到4周之内,即便不经过任何治疗,也可以康复。阵发性是指发病过程时间很短,常常是数秒钟、数十秒,很少有超过1分钟的。位置性是指头部或者体位迅速变化到某一位置而引起眩晕,眩晕缓解后,再次变化头位或体位,又会导致眩晕。在显微镜底下可以看到与耳蜗紧密相连稍微膨大的部分,也就是前庭,上面有些感受位置变化的位觉斑,其表面有一些细小的碳酸钙的小结晶,这个就是我们所说的“耳石”。每个人的耳石都会代谢脱落,正常状态这些脱落的耳石被暗细胞吸收。在一些异常情况下,比如衰老退化、局部供血不足,头部外伤以及其它疾病可能导致耳石脱落过多,或暗细胞的吸收能力下降,就会使过多的耳石顺着半规管的管口进入前庭后面的三个半规管中形成耳石症。


      耳石症临床症状:1、 眩晕:表现为强烈的旋转性眩晕,持续时间较短,多不超过1分钟。常出现于坐卧体位变化或卧位翻身时,可因眩发作而从睡眠中惊醒。严重者可因头部轻微动作而发作,发作后有较长时间的不稳定感或漂浮感。每次发作时病程持续1分钟左右,可呈周期性加重或自动缓解,间歇期长短不一。2、伴随症状:可伴有恶心、呕吐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


      什么样的人最容易得耳石症?男女比例为1:1.5~1:2.0,发病年龄以40岁以上多见,且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很多人都觉得耳石症是耳朵功能退化的一种表现,中老年人才会得,其实现在很多年轻人也会得。并且很多人在得了耳石症以后,都会误以为是贫血或没休息好导致的,很少有人会往耳朵上面想。引起耳石症的原因有很多,如长期熬夜、睡觉的时候头长期处于同一个位置、偏头痛、骨质疏松等。  


      耳石症的治疗相对比较简单,主要是通过复位治疗,通过改变患者的体位,把“耳石”复到原来位置,不要刺激前庭半规管,症状就会消失。复位有手法复位,还有机器复位。对难以手法复位成功和手法复位效果不好的,通过机器复位效果更加稳定恢复更快。还有其他的药物治疗,主要针对特殊病人,比如年纪大的,通过活血化瘀这方面的中成药治疗,也是有一定的效果,还有反复发作的病人,可能有心理紧张,可加入抗焦虑抑郁的药物。


      正确认识“耳石症”,让“晕头转向”的你,得到及时判断和对症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