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人闲暇时总喜欢用棉签掏耳屎,但怎么掏也掏不出啥东西,还把耳道掏发炎,严重点导致外耳道炎,甚至蜂窝织炎。
医学上将“耳屎”称为耵聍,由外耳道软骨部皮肤耵聍腺分泌。我国大部分人是干性耵聍,这种耵聍在空气中干燥后呈薄片状,可随头位的改变或运动,以及颞下颌关节的活动而向外脱落;另有部分人的耵聍黏稠如油脂,称油性耵聍,不易脱出。
这时候很多人开始出现疑惑:耵聍这么脏,是不是该掏干净呢?其实,正常情况下耵聍对外耳道和鼓膜有保护作用哦。其功能如下:1.润滑保湿:没有耳屎的外耳道过于干燥,反而更易引起耳痒、皮肤烧灼感。刺激很多人总觉得耳朵不舒服,就频繁掏耳。2.保护鼓膜:黏性的耳屎可以黏住不慎进入外耳道的砂砾,也可以防止脏水深入引发感染;耳屎独特的“味道”可赶走部分误入外耳道的小飞虫;还可在一定程度上消减噪音。这是一层很好的保护罩。3.抗菌作用:耵聍腺分泌的耵聍、皮脂腺分泌的皮脂与外耳道皮肤脱落的上皮混合形成蜡状耵聍,可抑制外耳道内的真菌和细菌。
然而,疑问又出现了,耵聍这么好,那我们就不要掏耳,多储存点,但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当耵聍分泌过多, 排出受阻,在外耳道内堆积,凝结成块,堵塞外耳道时,就成了耵聍栓塞。耵聍栓塞的症状如下:1、外耳道未完全阻塞者多无症状,可有局部瘙痒感;2、完全阻塞者可有耳闷胀不适伴听力下降、搏动性耳鸣,甚至眩晕。颞下颌关节活动时或进水膨胀后可有耳痛,伴感染则疼痛剧烈。
很多人说,如何及时发现自己是不是耵聍栓塞呢?这里推荐你们去耳鼻咽喉科专科检查,临床上电耳镜查体发现:外耳道内有棕黑色团块,质硬;也有软如枣泥者,与外耳道壁可无间隙。辅助听力检查表现为传导性听力损失。
治疗唯一方法是取出,看到这里,各位小伙伴是不是赶紧拿起了掏耳勺、棉签、火柴棍、发卡、小指甲,各种觉得适合掏耳的东西,跃跃欲试 ???还真不一定是那么好掏的哦!由于外耳道弯曲,皮下组织少,很容易引起患者疼痛。临床上常用的方法有:耵聍钩取出法、外耳道冲洗法、内镜辅助及吸引法。无论是以上哪种方法,操作都要轻柔,不要损伤外耳道皮肤和鼓膜,如不慎损伤外耳道皮肤,一定要预防感染。所以这么高端的操作,还是交给专业人士吧。
最后耳朵痒要掏吗?如果只是偶发的耳朵痒不伴其他不适,可以试试轻触耳朵周围的皮肤,能够暂时缓解;如果是持续性瘙痒,那可能是外耳道炎、外耳道湿疹、外耳道真菌感染等情况,需到医院处理;如果还有其他不适,更应就医,排查是否由耳部或全身疾病引起。
掏耳一时爽,一直掏耳,可不是一直爽哦!我们还是要正确认识“耵聍”,科学“掏耳”,找专业人士处理“掏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