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压疮这件事
供稿: 发布时间:2022-09-22 浏览量:2397次

压疮又称褥疮、压力性溃疡,是由于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发生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致组织溃烂坏死。常发生于截瘫、脑梗、慢性消耗性疾患等长期卧床患者,这类患者无法自我翻身,长期维持一个体位的久躺或久坐,导致压迫部位溃烂,甚至可深达筋膜、骨面等。防治压疮是疾病康复、护理中的重要部分。

一般来说,压疮多见于截瘫、慢性消耗性疾患、大面积烧伤及深度昏迷等长期卧床患者,多发于骶骨、坐骨结节等骨隆突处;表现为在持续受压部位出现红斑、水疱、溃疡三步曲病理改变。

临床上根据压疮的深度分为以下几期:1.可疑的深部组织损伤:局部皮肤完整但可出现颜色改变如紫色或褐红色,或导致充血的水疱。2.第一期:压疮淤血红润期,表现为在骨隆突处的皮肤完整伴有压之不褪色的局限性红斑。3.第二期压疮炎性浸润期,表现为一个浅的开放性溃疡,伴有粉红色的伤口床,无腐肉,也可能表现为一个完整的或破裂的血清性水疱。4.第三期压疮浅度溃疡期,表现为全层皮肤组织缺失,可见皮下脂肪暴露,但骨头、肌腱、肌肉未外露,有腐肉存在,但组织缺失的深度不明确,可能包含有潜行和隧道。5.第四期压疮坏死溃疡期,可见全层组织缺失,伴有骨、肌腱或肌肉外露,伤口床的某些部位有腐肉或焦痂,常常有潜行或隧道。6.无法分期的压疮,表现为全层组织缺失,溃疡底部有腐肉覆盖或者伤口床有焦痂附着。

压疮危害在于可继发感染导致感染性休克、溃烂疼痛、重度营养不良、治疗时间长达数月或数年、治疗费用大于1万,甚至高达数十万,重者危及患者生命。

压疮治疗需要解决两个问题:其一是去除压力,其二是治疗创面,解除压力才是‘疮’愈合的基础,压疮未愈合的主要原因是局部受压,所以在压疮早期皮肤发红时,采取翻身、减压等措施后压疮可好转。当皮肤出现浅表溃烂、溃疡、渗出液多时,创面易被细菌感染,长期创面慢性渗出可导致机体营养不良进一步加重,此时就应及时到医院接受治疗。压疮创面的修复需要在全身情况良好的基础上进行,全身治疗包括勤翻身、避免压疮部位再受压,加强营养,康复治疗,让患者能生活自理。创面局部的处理包括局部伤口换药、清创、负压引流和皮瓣转移。

压疮的防治重在预防,照顾卧床患者,应频繁更换患者体位、姿势,有助于减轻已经形成的溃疡,还可以预防压疮的发展。坐轮椅的患者每15分钟换一次姿势,卧床者每2小时换一次姿势。帮助压疮患者翻身时,应将其身体抬起再挪动位置,避免拖拉推等动作,防止擦破皮肤。并且每天检查骶尾部、髋部、坐骨结节即其它有骨突部位皮肤,若有皮肤红肿或破溃,尽早至医院就诊;配合气垫床、翻身床等加强卧床患者护理。另外,应进食适当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以保证营养供给,增强机体抵抗力和组织修复能力,促进创面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