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术期内需保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和有效通气,麻醉医生通常会对全麻病人实施气管插管技术来有效管理呼吸道。气管插管是指将一特制的气管内导管通过口腔或鼻腔,经声门置入气管或支气管内的方法,为呼吸道通畅、通气供氧、呼吸道吸引等提供最佳条件。
但在临床上并不是每一次气管插管都能顺利进行,据统计调查,困难气管插管在全身麻醉中发生率约为6%。气管插管困难是具有生命危险性的,一项来自美国麻醉学会的分析中指出,困难气管插管占反常呼吸事件的17%,其中有85%引起了脑损伤和死亡。困难程度越高,脑损害或死亡的危险性越大。
有患者会问:哪些情况下会出现气管插管困难呢?我呼吸说话正常,睡觉也没事儿,难道在麻醉时就变成困难气道 不能呼吸了?
事实上,对于择期全麻手术患者,麻醉医生都会在术前对患者进行气道评估,主要方法有如下几种,所以你是麻醉医生眼中的困难气道吗?
术前气道评估:
一些困难气道的危险因素可从观察患者外观获得,如先天性颅颌面畸形,创伤、感染、肿瘤致口腔颌面部畸形或缺损,烧伤后瘢痕粘连致小口畸形、颏胸粘连,手术或放疗后引起气道附近解剖结构异常,颞下颌关节强直,肥胖、颈短、小下颌、高喉头、巨舌等。推荐采用多模式评估方法进行气道和气管插管风险评估。
1、上唇咬合实验评分
患者用下切牙咬上嘴唇:超过上唇线为1 级;下切牙低于上唇线为2 级;不能咬住上唇为3 级; 3级提示声门暴露困难。
病人取端坐位,尽可能张大口并最大限度地将舌伸出进行检查,将气道评定为四级:I级:可见咽峡弓、软腭和腭垂。II级:可见咽峡弓、软腭,但腭垂被舌根部掩盖而不可见。Ⅲ级:可见软腭。Ⅳ级:仅可见硬腭。有Ⅲ级或Ⅳ级气道者预示气管内插管困难。
检查时患者放轻松,取坐位,头部完全后伸并尽可能的张大口,在这种体位下甲状软骨切迹至颏突的距离即可。
甲颏间距正常值是甲状软骨切迹至颏突的距离数值,临床用于气管插管的参考。甲颏间距正常值的参考范围:颈部完全伸展时甲状软骨切迹至颏突的距离值为≥6.5cm。当颈部完全伸展时甲状软骨切迹至颏突的距离为6.4-6.0cm或小于6.0cm,会导致插管困难,是气管插管评估的方法之一。插管困难提示困难气道的因素也存在于一些上门齿过长、上颚高度拱起变窄、下颚空间顺应性降低、小下颌或下颌巨大、颈短粗、病态肥胖、孕妇、烧伤、会厌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肢端肥大症以及咽喉部肿瘤等。
正常人嘴张多大,叫张口度,正常张口度是指张口时食指、中指和无名指三指可垂直置入上、下切牙切缘间(相当于4.5cm左右)。张口度判定及测量方法是以患者自身的食指、中指、无名指并列垂直置入上下中切牙切缘间测量。临床分级标准为:(1)正常张口度:大张口时,上下切牙切缘之间可以置入三指,大约4.5cm左右。(2)轻度张口困难:大张口时,上下切牙切缘间只能垂直刺入食指和中指,大约3cm左右。(3)中度张口困难:大张口时上下切牙切缘间只能垂直置入食指,大约1.5cm左右。(4)重度张口困难:大张口时上下切牙切缘间距小于食指横径。5、完全张口困难:即牙关紧闭。张口困难常见疾病有,智齿冠周炎并发嚼肌间隙感染、颞肌间隙感染、外伤导致下颌骨骨折、颞下颌关节病变、翼腭窝深部肿瘤等。
颈部活动度可用颈部屈伸度和颈部关节伸展度来衡量。颈部屈伸度是指患者作最大限度屈颈到伸颈的活动范围。正常值大于90°,从中立位到最大后仰位可达35°~80°,插管有困难。
综合上唇咬合试验、改良Mallampati分级、甲颏距离、张口度、颈部活动度和各种影像学等方法作为评估指标,可以在术前识别困难气道情况,并做好应对处理方案,降低术中气管插管困难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