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术后会恶心呕吐?怎么办?
供稿: 发布时间:2023-03-10 浏览量:2673次

      许多患者做完手术后会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术后恶心呕吐会引起患者极大的不适体验,容易造成不良后果,影响患者术后快速康复,那么为什么会在术后出现恶心呕吐呢?哪些人更容易出现这种情况呢?该怎么预防其发生呢?

      术后恶心呕吐(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PONV)是患者手术后最常见症状,受手术类型、手术持续的时间、麻醉药物和方法及术前焦虑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一般外科手术患者中发生率为30%,在高危患者中高达80%。PONV多发生在手术后24h~48h,少数可持续至术后3~5天,呕吐前会出现明显恶心。

      (一) 为什么会在术后出现恶心呕吐呢?

1. 患者因素

女性、PONV和/或晕动病史、非吸烟、年龄小于50岁。儿童发生PONV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3岁及以上、POV/PONV动病史、POV/PONV家族史、青春期后女性;行斜视手术、腺扁桃体切除术或耳整形术,手术时间30分钟及以上、术中使用吸入麻醉药、抗胆碱能药;术后使用长效阿片类药物。

2. 麻醉因素

吸入麻醉药如氧化亚氮引起的PONV风险增加取决于持续时间。术后阿片类药物、硫喷妥钠、依托咪酯、氯胺酮和曲马多等也增加PONV的发生率。容量不足增加PONV发生率。丙泊酚TIVA、多模式镇痛及区域阻滞麻醉、阿片类药物用量减少等可降低PONV发生率。加速康复策略提出,午夜后禁食可能会增加PONV风险。

3. 手术因素

手术时间长(大于3h)与PONV风险升高相关。腹腔镜手术、减重手术、妇科手术及胆囊切除术等手术类型的PONV发生率较高。

(二) 哪些人更容易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1.对于成人手术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的高危因素包括:

1) 女性患者, 女性的发生率约为男性的3倍,这可能由于激素水平所致;

2) 年轻患者;

3) 不吸烟患者;

4) 手术方式(例如胆囊手术、腹腔镜手术、妇科手术、中耳手术)患者;

5) 既往发生术后恶心呕吐史或晕动病症史;

6) 使用阿片类药物镇痛。

      2.对于儿童手术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的高危因素包括:

1) 年龄≥3岁,

2) 既往有术后恶心呕吐史或晕动病症史,

3) 术后恶心呕吐家族史,

4) 手术类型(斜视矫正、腺样体扁桃体切除、耳廓成形),

5) 手术时间 ≥ 30分钟,

6) 使用抗胆碱能药物,

7) 使用长效阿片类药物。

(三) 如何防治术后恶心呕吐?

      1.一般处理原则:适当术前禁食(不少于6h);对发生PONV风险高的患者应给予有效的药物预防;对于消化道疾病患者可留置胃管引流减压,必要时抽吸胃内容物;术后应当清淡饮食,少量多餐,尽早活动,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做好宣教,发生呕吐时可适当头低位,头偏向一侧,避免呕吐物反流误吸,引起吸入性肺炎甚至窒息。

      2.药物治疗:常用药物包括1)5-HT3受体拮抗剂:昂丹司琼,托烷司琼等;2)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等;3)多巴胺受体阻滞剂:氟哌利多等;4)神经激肽1受体拮抗剂:阿瑞匹坦等;5)抗组胺药物:苯海拉明等;6)抗胆碱药物:东莨菪碱透皮贴;联合用药的防治作用优于单一用药,作用相加而副作用不相加。对低、中危患者可选用上述1或2种药物预防。对高危患者可用2~3种药物组合预防,如5-HT3受体拮抗剂+地塞米松,或NK-1 受体拮抗剂及多巴胺受体阻滞剂。未经预防或预防措施无效的 PONV 可联用止吐药物,如昂丹司琼+氟哌利多+地塞米松、帕洛诺司琼+地塞米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