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岁女性患者魏某于1个多月前不慎摔伤右肩,出现右肩关节活动疼痛伴活动受限,在外院行X片提示肱骨大结节骨折,未见明显移位,患者未重视,未进行针对治疗,回家后休息。近一月疼痛未见明显好转,肩关节疼痛加重,出现夜间痛,影响睡眠,肩关节活动受限加重,不能上举,严重影响正常生活,为求进一步治疗,遂来我院门诊,肖医生为魏某进行了详细的体检和肩关节CT检查后确认右肱骨大结节撕脱骨折,骨折移位,骨不连倾向,住院进一步诊治。
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
右肩正位片提示右肱骨大结节撕脱骨折,骨折移位,骨不连。
右肩MRI平扫提示右肱骨大结节撕脱骨折,骨折移位,肩袖及其止点损伤。
患者开始未重视病情,最终保守治疗失败,严重影响生活,寻医寻求缓解病痛,改善肩关节功能。入院后告知病情和治疗方案后患者选择肩关节镜微创双排锚钉缝线桥技术固定治疗右肱骨大结节撕脱骨折。术中在关节镜下通过内外排钉和缝线桥技术将损伤肩袖及骨折块牢牢压在肱骨骨折部位,修复固定骨折,肩袖张力恢复,活动肩关节骨折稳定,恢复了肩关节的正常解剖形态,术后可早期康复锻炼。经过患者后期肌力和功能锻炼,患者右肩疼痛缓解,肩关节活动恢复了正常。
术中部分照片显示通过内外排钉和缝线桥技术将损伤肩袖及骨折块紧紧压在肱骨骨折部位,稳定骨折快,修复肩袖结构,活动肩关节骨折稳定。
术后右肩MRI提示右肱骨大结节撕脱骨折术后改变,骨折块复位后紧贴骨面,肩袖止点重建,连续性恢复正常。
术后微创切口照片
其实生活中像魏某这样的病人并不少见,总有一种错误的认识,认为骨折块很小,骨折就不是很严重,开始疼痛不明显,常常被患者忽视,从而导致患者不规范就医诊治。其实肱骨大结节撕脱骨折不仅仅是骨质的损伤,肩袖止点损伤才是其致残原因。
肱骨大结节撕脱性骨折在临床上较为常见,肩袖直接附着于肱骨大结节上,大结节撕脱骨折后会影响肩关节稳定性及肩关节功能,最终影响日常生活质量。在过去的治疗中,患者对其不够重视,往往采用保守治疗,肩关节制动时间较长或不规范治疗,常常导致后期肩关节疼痛和关节功能障碍。随着运动医学理念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外科医师认识到其重要性。
到底什么是肱骨大结节撕脱性骨折,——武汉市第三医院光谷院区骨科医师肖亚平,带我们一探究竟。
什么是肱骨大结节撕脱性骨折?
肱骨大结节撕脱骨折多常由直接或间接暴力引起,肱骨大结节撕脱骨折约占肱骨近端骨折的17%~21%,常并发肩关节脱位等损伤,约占盂肱关节脱位的15%~30%,也可单独发生。大结节在解剖上位于肩关节内,是肩袖止点附着部位,骨折后肩袖止点丧失,失去力臂,严重影响肩关节功能,因此即使移位程度很小骨折也会影响肩部功能,必须得到重视。
肱骨大结节撕脱性骨折有哪些表现?
具有明显的外伤史,外伤后肩关节疼痛,逐渐肿胀,部分患者出现皮肤瘀斑,同时患者在肩关节外侧大结节处发现固定的痛点,可触及压痛,肩关节功能受限,特别是肩关节上举活动受限为甚。
肱骨大结节撕脱骨折的诊断?
常用的专科检查包括肩关节大结节处压痛,肩关节活动受限,Jobe试验、肩坠落试验、疼痛弧试验等可出现阳性。影像学检查如X线及CT平扫对移位型肱骨大结节撕脱骨折可做出确诊诊断。但对于无移位的骨折,X线及CT平扫有时难以确诊,MRI平扫诊断肱骨大结节撕脱骨折具有很高的分辨力,敏感性较高,临床上对于隐匿性骨折可做出确诊诊断。
肱骨大结节撕脱骨折如何治疗?
通常情况下,移位较小或者无移位的病人多采取保守治疗;骨折块移位>0.5cm的单纯肱骨大结节撕脱骨折病人,需要手术干预。肱骨大结节为冈上肌止点,较大的骨折块移位明显如复位不佳或固定不坚固,外展肩关节活动时会加重三角肌的前负荷;若骨折块向上移位,还可导致肩峰撞击,引起病人肩关节疼痛、活动受限等,后期还可继发肩袖损伤,进一步导致肩关节功能恶化。甚至有学者认为,即使骨折移位程度再小和较小的移位骨折块,也会改变肩袖的生物力学结构,原则上手术原位重建才能最大程度地恢复肩袖张力以获得正常的肩关节功能。
切开复位内固定方法如张力带钢丝固定、钢板固定、单纯螺钉固定、带线锚钉固定等虽取得良好疗效,但开放性手术需要切开三角肌、破坏软组织,并具有损伤血管、神经风险,引起肩关节功能恢复不佳。随着关节镜技术的不断发展,肩关节镜技术具有创伤小、痛苦小、术后并发症较少等优点,已在临床逐步广泛推广。
肱骨大结节撕脱骨折后如何锻炼?
患者术后肩关节外展支具制动,间断在可以忍受疼痛的情况下及时开展被动屈伸肘关节和划圈活动,可被动有限屈伸肩关节。术后6周内避免患肢高举过头。6周后去除外展支具后逐步开始患肢被动伸展过头活动和内旋伸展运动,可仰卧位进行屈曲伸展。术后12周开始在患肢力量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开始主动活动,肩关节各方向及肩周围肌肉肌力训练。术后6个月内避免剧烈活动和过度负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