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之后,白天的时间开始越来越长,太阳开始直射北回归线,武汉这座“三大火炉”之一的城市开始迫不及待的想要彰显它的威力,在高温的炙烤下,一种风靡全国的食材开始爬出泥泞的洞穴。
夜幕降临,余热仍然不断的在把每个人身上的水分带走,一瓶冰冻啤酒和一大盆色彩艳丽的小龙虾正好可以慰劳辛苦了一天的江城人民。然而,就如美酒虽好却不要贪杯,小龙虾滋味虽妙,也不可过量进食。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先来看一篇新闻,南京市民薛女士在路边摊上买了好几公斤小龙虾,晚饭时与丈夫和女儿大饱口福。次日1时左右,全家都出现腹痛难忍症状,但却不呕吐不腹泻。到鼓楼医院急诊中心做了相关检查后,医生发现患者病情奇特,不同于一般食物中毒,而且全身剧痛无法忍受,不得不用镇痛药物来维持。经会诊,专家判断薛女士一家患的是横纹肌溶解症,而龙虾大餐就是诱因。横纹肌溶解症是一种非常严重的疾病,可以引起肾脏衰竭,如果抢救不及时会导致患者死亡。
说的这么吓人的横纹肌溶解症是个啥?我们下面一一道来。横纹肌溶解(rhabdomyolysis)字面意思是横纹肌的溶解。它是由肌肉组织的分解和坏死以及细胞内物质释放到血流中引起的。它通常由骨骼肌的创伤性或非创伤性损伤引起,横纹肌溶解症的病因有多种原因, 可分为获得性和遗传性,后天原因可能是因为创伤和劳累、缺氧损伤、感染、高温以及药物和毒素。遗传原因包括酶缺乏症(参与碳水化合物或脂质代谢酶)和肌病。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这个病表现出来的症状是什么样的,“典型”的三联征包括肌肉疼痛、虚弱和深色尿。然而,此三联征仅在不到10% 的患者中观察到。患者主要抱怨肌肉疼痛、肿胀、僵硬或痉挛,最常受累的肌肉是近端肌肉群,如大腿、小腿和下背部。尿液变色(从粉红色到茶色或深黑色)表明肌红蛋白排泄明显 。
那我们吃个小龙虾为什么会得这个病呢,其实啊横纹肌溶解症可以也可以同时理解为一种综合征,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南京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联合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透露,南京出现的23人例疑似小龙虾致病病例是与食用小龙虾相关的极少数个体出现的一过性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经综合分析,这些病例均属于哈夫病(Haff),这个病呢也不是什么新鲜病,哈夫病最早出现在1924年夏秋的波罗的海Haff海滨,并因此得名。在此后9年内的同一季节和同一地区发现了大约1000例病人,并发现这些病人均与吃淡水鱼有关;上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出现了23例相同病例,主要由食用水牛鱼和小龙虾引起;2000年我国北京也出现了6例因食用小龙虾引起的病例,看来小龙虾还真是和横纹肌溶解症有关系,根据疾控专家的调查结果显示:致病毒素很可能来自小龙虾个体本身带来的毒素。从目前的调查结果来看,如果小龙虾个体本身带有毒素,这样的个体也是极少数的,可能是由于在某一水域食用某一种有毒物质引起的,但现在这些都还不能定论。
当然这毕竟属于小概率事件,不需要过分担心是不是只要吃了小龙虾就会得横纹肌溶解症,也大可不必数着个数去吃虾。炎炎夏日,唯有美食与爱情不可辜负,该吃吃,该喝喝,但是谨记万一出现上述症状或者其他不适即刻到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