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院里面,不管是病人自身体检还是诊断疾病,抽血化验都是非常普遍的一种检查的手段。我们在临床中,经常会遇到病人反映:‘抽血后胳膊会青紫好几天,还会出现一个血肿,是不是抽血的护士技术不好。’每当遇到类似的问题,我们都会耐心的为患者解释,其中的缘由。那么今天我们在此浅谈一下有关抽血后皮肤淤青的问题吧!
一、压迫面积太小
皮肤表面的针眼并不一定与血管壁上的针眼在一个点上,按压时仅仅用一根手指压住了皮肤表面的出血点是不行的,不能有效按压住血管上的出血点,所以皮肤才会出现渗血、淤血情况。
二、止血边按边揉
采完血后血管针眼处仍在继续出血,但是按压时千万不能揉,轻揉出血处不仅不能止血,相反会加速出血,效果自然适得其反。正确的方法是只能压不要揉。
三、按压时间过短
正常抽完血后止血一般要3~5分钟,年龄大或血小板异常患者应相对长些。
四、袖子勒得过紧
正确的做法是抽血后一方面进行按压止血,同时拉下上臂衣袖,避免上臂被衣服“勒”得太紧,影响血液正常回流。特别需要提醒的是,当天需要采血的患者穿着最好宽松些,这样便于采血和止血。
五、自身的凝血功能异常
如果采血后给予正确的按压,但是还是出现大面积皮下出血淤青,那么就要考虑自身凝血功能障碍的问题。
正确的按压方法是什么?
正确的止血按压应该是:用三个手指压住抽血处,或者用一只手的大拇指按压棉签顶端的同时,另外四个手指放在胳膊的下面按压,形成上下两个支点,将皮肤表面和血管壁上的出血点整体压住,就可以避免血管继续出血。
1、胳膊平直,将棉签平行于血管的方向按压,这种方式能够增加按压面积,保证能同时按压住皮肤上的和血管上的针眼。
2、前臂呈伸展状态时,穿刺点位置也不会产生较大的位移,按压就能使穿刺点受力均匀,最大限度地降低淤血和疼痛的发生率。
3、正确的按压时间以5分钟较为合适,时间太长,患者多难以坚持;时间太短则会因出血尚未完全止住,增加皮下淤血的几率。对于有出血倾向的病人,应适当延长按压时间。
皮肤抽血出现淤青后如何处理?
1、如果不是自身身体原因,出现的皮肤淤青或肿胀也无须紧张,一般淤血是可以自行被吸收的。
2、为加快淤血的吸收,也可以采取抬高患肢、先冷敷(抽血后的48小时内)后热敷的方法。
3、必要时,还可用云南白药进行湿敷,以达到止血、消肿、减轻局部疼痛、促进淤血吸收的目的。
今天的科普小知识到这儿就要结束啦!聪明的你,学会正确的按压手法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