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凝状态
妊娠期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妊娠晚期最为明显,这种高凝状态本是胎盘剥离后迅速形成血栓达到生理性止血的机制。
静脉淤滞
在血流动力学方面,静脉淤滞为 静脉血栓形成提供了条件。妊娠早期(6周起)血容量增加,静脉扩张;妊娠中晚期受增大的子宫压迫,静脉血流速度明显降低,出现静脉淤滞状态。
血管损伤
其直接导致血栓形成。在血管损伤的情况下,如妊娠期下肢静脉曲张,存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糖尿病等累及全身血管的并发症和(或)合并症,分娩过程中血管直接损伤等,均可造成血管痉挛、管腔狭窄、血管内皮损伤,最终组织因子释放导致凝血。
产褥期生理性高凝基础
产褥期本身也面临VTE风险,尤其是在产后7~10 d。产后子宫收缩,血液从子宫回流至体循环,妊娠期潴留的组织间液回吸收,导致产后72 h循环容量可增加15%~25%,产后2~3周循环容量恢复正常。妊娠期体内潴留的水 分经肾排出,产后1周内尿量明显增多,此外产后1周内皮肤排泄功能尤其旺盛,大量排汗。在循环容量变化的基础上,尽管产褥早期循环容量增加,但仍维持高凝状态,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凝血酶原于产后2~4周才能降至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