猝死的低龄化给我们的启示
供稿: 发布时间:2022-09-01 浏览量:1835次

近几年我时常会在电视新闻里看到,某些年轻的明星在高强度的体力透支下,录制真人秀节目或挑战极限运动时,突然、意外发生心源性猝死,从而引发了医学界及网络上网友的广泛关注.也因此使得“猝死”这一医学常见的致死病,登上了热搜。

说实话,作为一名急诊科的医务工作者,我们接诊过太多的"不明原因"而发生猝死的患者,有的三十多岁,有的二十多岁,甚至十几岁的患者都有.这些活生生的案例向我们敲响了警钟。很多家属向医生陈述患者既往病情时,都会说病人身体非常好,昨天还好好的,今天上午还去干什么了的,等等这些活……那么到底为什么,越来越多身强力壮的年轻人士会发生猝死呢?下面我们就来好好聊聊,关于“猝死”,你不知道的事!

首先,在此还是要向大家普及一点心脏的基本解剖学知识,及心脏正常运转的原理知识。

“心脏由两大类细胞构成,一类是心肌细胞,占心脏总细胞的大约75%,一类是为心脏提供支撑的骨架细胞又叫间质细胞,约占25%”。而我们的心肌细胞又分为两类,一类是起搏细胞,它不参与心脏的收缩和泵血,但心脏之所以能够自主、不间歇的发生跳动,却全靠这些起搏细胞的刺激。另外一类就是收缩细胞,也称之为工作细胞,它们马不停蹄的收缩和舒张,将回流到心脏的血液,泵入到全身各组织器官中。心脏之所以能发挥人体,如发动机一样的功能,完全是由于它同时具备,电学即起搏细胞和力学即收缩细胞两套系统。只有两套系统完美配合,心脏才会实现不间歇的自主泵血,任何一套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心脏的功能,甚至危及生命!

那么为什么猝死越来越年轻化?我们放眼看看当今的社会,竞争激烈,物价高涨,生活方式丰富多彩,很多人并不仅仅满足于“生存”,特别是大多数年轻人都爱追寻“诗与远方”这样的生活,然而光鲜背后的辛酸还是要自己来承受。所以现在加班、应酬、吸烟、酗酒、熬夜、失眠、精神压力是大多数年轻人的标配。这些不良的生活习惯,都在默默伤害着我们的心脏,而我们却不自知。特别是很多年轻人自认为身体很好,把感冒、偶尔性的腹痛,不当一回事,抗着或者自己去药店随便买点药对付一下,殊不知小病拖成大病,本来一个小小的病毒性感冒,硬是被拖成了病毒性心肌炎。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下面我们就来把猝死常见的诱因列举出来:

1、病毒感染

2、剧烈的体力活动和过度运动

3、熬夜疲劳

4、在过冷或过热的环境中滞留过长时间

5、吸烟、酗酒、暴饮暴食 

6、情绪激动、或过度愤怒过度伤感等精神因素

当然在医学上,我们并不认为猝死是没有前兆的一种病症,如果您有以下几种情况,请随时注意预防,定期体检。

1.  有原发性心脏疾患的人群。应积极治疗原发病,预防感染。

2.  近期出现胸闷,但休息后缓解,请别忽视,及时到医院就诊。

3.  不明原因的晕厥,肢体麻木、经常眼前出现黑蒙的症状。

4.  偶尔胸口的隐性疼痛、肩背部的疼痛,不容忽视。

5.  工作不累,但总是甚感疲劳,觉得心慌气短。

6.  长期高压环境工作,处于亚健康的人应定期体检。

最后要告诫大家的是,一旦我们身旁发生突然倒地的人,应在黄金时间(4-6分钟)对患者进行施救,这样是最有可能抢救成功的。

    首先:喉结旁开两横指,触摸颈动脉搏动,一旦摸不到搏动了,就可以胸外按压了。

    其次:按压前,将患者置于平卧,在没有专业医务人员在场的情况下,可不要求人工呼吸,但胸外按压切不可中断,连续高质量的胸外按压,可以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最后:请旁边的人立即拨打120.如是在配备专业抢救设备的大型商场,应尽早使用AED(除颤仪)进行除颤.

好了,今天的科普小知识,就讲到这里了.最后希望大家,珍爱生命,远离不良的生活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