咯血是指喉以下呼吸道任何部位出血经口腔排出。
咯血量的判断和咯血危险性评估对咯血量的估计有不同的定义,通常规定24 h内咯血大于500 mL或1次咯血量大于100 mL以上)为大量咯血,100~500 mL为中等量咯血,小于100 mL为小量咯血。准确估计咯血量有时是很困难的,一方面咯血时血中可能会混有痰液或唾液,另一方面患者咯出来的血量并不一定等于其肺内真正的出血量,有时部分甚至大部分淤滞于肺内,如弥漫性肺泡出血就是这样。有时单次咯血量大于100 mL提示可能源于大血管破裂或动脉瘤破裂。应注意疾病的严重程度与咯血量有时并不完全一致,对于
咯血量的估计除了出血量以外还应当考虑咯血的持续时间、咯血的频度以及机体的状况,综合考虑咯血的预后和危险性。如果咯血后发生窒息,来势凶猛,不能及时发现和实施有效抢救,患者则可以在几分钟内突然死亡。因此,熟悉和掌握咯血,尤其是大咯血的诊断处理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咯血发生窒息危及生命通常与下列因素有关:
1.单次咯血量;
2.咯血时患者高度紧张、焦虑、恐惧,不敢咳嗽;
3.反复咯血,咽喉部受血液刺激,加上患者情绪高度紧张,容易引起支气管痉挛,血液凝块淤积在气管、支气管内,堵塞呼吸道;
4.长期慢性咯血导致混合性感染,慢性纤维空洞性肺结核以及毁损肺会导致呼吸功能衰竭;
5.不合理的应用镇咳药物抑制了咳嗽反射;
6.老年、体弱致咳嗽反射减弱;
7.反复咯血的患者,当其处于休克状态再次咯血时,虽然咯血量不大,因无力将血咳出,容易造成窒息死亡;
8.咯血最严重的并发症是气道阻塞窒息,其次还有肺不张、失血性休克、感染播散和继发性感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