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到医院就诊,经常看到排着长长的后诊队伍,急诊科也不例外。那什么时候看急诊?很多人就会说,当生命遇到危协时,就应该到急诊去就诊。但是,急诊科真的是这样的吗?
“医生,我先来的,你怎么就先给他看呢?”
“医生,跟我先看吧,我下午还要上班呢!”
“医生,我已经咳嗽半个多月了,白天没时间,只有下了班才有时间过来看。”
“你这还是急诊吗,我就开个药,都等了半个多小时了,还没人来”。
“医生你就帮我孩子(14岁以下)个化验单吧,儿科队排的老长了”
“医生我老婆要生孩子啦、医生我卡鱼刺啦、我牙齿痛,你给我看看能不能拔了、医生我眼睛进了虫子。。。。。”以上这些情况可能是你们去急诊就诊的经历,还有可能是在急诊看到别人如此就诊。作为一个普通的患者是不是觉得没有什么,感觉也应该去急诊科就诊对吧,但是从专业人的角度告诉你们,急诊科不同于其他门诊科室,你们这样就诊其实是占用了真正的急诊患者的就诊资源;其一急诊科不是全科,不是慢性病专科或者其他特殊专科,术业有专攻,专科的疾病,还是建议去专科就诊,以便得到更好的诊治。其二,急诊就诊秩序不一定是按先来后到的顺序诊治,而是按病情的轻重缓急的顺序来就诊。其三,急诊科不是方便门诊,不是你什么时间方便就什么时候来就诊。这就是你我眼中不同的急诊。
下面我来介绍一下急诊分诊及就诊的常识:
急诊患者到急诊科后,医务人员按病情分诊后会引导你到相关区域等待就诊。也就是说急诊患者按病情分“三六九等”而“区别”对待,这里的区别对待是指优先与否。患者按病情分为四级,分别是Ⅰ、Ⅱ、Ⅲ、Ⅳ级,分三个区域进行诊治即红、黄、绿区。如下表1内容,表2的评分是协助诊断患者病情的客观指标之一。Ⅰ级患者是需要医务人员立即进行抢救;Ⅱ级患者是需要医务人员在10分钟内必须进行诊治,在抢救室,即红区,Ⅲ级患者医务人员可在30分钟内进行治疗,在观察室,即黄区,Ⅳ级患者医务人员在1-2小时以上进行诊治,在各个诊断室、候诊区域、输液区,即绿区。所以在急诊就诊时会出现,先来的患者不一定是先就诊的患者,更不会按患者的个人理由来优先就诊,当然Ⅲ或Ⅳ级的患者,如果患者病情级别同等情况下,患者自行征得其他患者同意取得优先就诊时,医生也不会阻拦。
当然,遇到其他专科的患者出现了危急生命的情况,我们毫不犹豫进行抢救的同时请专科到急诊一起抢救,毕竟抢救生命是急诊医务人员的强项。
因此,大家可以对照两个表格看看自己是不该看急诊,是不是该在急诊科在吵大闹抱怨自己等的时间太长?在急诊科有抢救的情况下,还请病情不紧急的患者耐心等候,在那些生命垂危患者抢救成功的背后也有您的帮助,那就是您们为他们让出的每分每秒!
表1:急诊预检分级分诊标准指标
分诊级别 |
指标维度 |
指标条目 |
响应时间(min) |
I级 |
危急征象/情况指标 |
心搏/呼吸骤停 |
即刻 |
气道阻塞/窒息 |
|||
休克征象 急性大出血 |
|||
突发意识丧失 抽搐持续状态 |
|||
胸痛/胸闷(疑急性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肺栓塞/张力性气胸 |
|||
特重度烧伤 脑疝征象 |
|||
急性中毒危及生命 |
|||
脐带脱垂,可见胎先露部位 孕妇剧烈腹痛 |
|||
其他:凡分诊护士认为患者存在危及生命,需紧急抢救的情况 |
|||
单项客观指标 |
脉搏≤40次/分或≥180次/分 |
||
收缩压<70mmHg或≥220mmHg |
|||
呼吸≤8次/分或36≥次/分 |
|||
血氧饱和度<85%(创伤患者<90%) |
|||
休温>41℃或<32℃ |
|||
综合指标 |
MEWS≥5分 |
||
Ⅱ级 |
高风险(不需即刻抢救)/潜在危险情况 |
活动性胸痛,怀疑急性冠脉综合征但不需要立即进行抢救,病情稳定 |
<10分钟 |
有脑梗表现,但不符合I级标准 |
|||
腹痛(考虑绞窄性肠梗阻) |
|||
中毒患者(但不符合I级标准) |
|||
突发意识程度改变情况(嗜睡、定向障碍、晕厥) |
|||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
|||
骨筋膜室综合征 |
|||
精神障碍(有自伤或伤人倾向) |
|||
阴道出血,宫外孕,血流动学稳定 |
|||
创伤患者,有高危险性受伤机制 |
|||
其他:凡分诊护士认为患者存在高风险,但不需紧急抢救或潜在危险情况 |
|||
单项客观指标 |
脉搏41—50次/分或141—179次/分 |
||
收缩压70—80mmHg或200—219mmHg |
|||
血氧饱和度:85%—89% |
|||
疼痛评分8—10分 |
|||
综合指标 |
MEWS 3—4分 |
||
Ⅲ级 |
|
MEWS 2分或患者有急性症状各急诊问题 |
<30分钟 |
Ⅳ级 |
Ⅳa级 |
MEWS 0—1分或患者有轻微症状 |
<60分钟 |
Ⅳb级 |
没有急性发病情况或特殊门诊患者 |
>120钟 |
注:创伤患者或年龄>75岁,在原有分级基础上上浮一级。
高危险性受伤机制是指:如3米以上跌倒、乘客甩出车外、同乘人员严重受伤或死亡等。
表2: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评分)
指标 |
3 |
2 |
1 |
0 |
1 |
2 |
3 |
呼吸(次/分 |
≥30 |
21-29 |
15-20 |
9-14 |
---- |
<9 |
----- |
体温(℃) |
----- |
≥38.5 |
----- |
35-38.4 |
---- |
<35 |
|
收缩压(mmhg) |
----- |
≥200 |
----- |
101-199 |
81-100 |
71-80 |
≤70 |
心率(次/分) |
≥130 |
111-129 |
101-110 |
51-100 |
41-50 |
≤40 |
----- |
AVPU反应 |
---- |
---- |
---- |
A |
V |
P |
U |
分值越大病情越重
注:A:患者意识清楚
V:患者对声音有反应
P:患者对疼痛有反应
U:患者对任何刺激无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