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胰腺炎
供稿: 发布时间:2023-12-29 浏览量:1621次
      急性胰腺炎是指胰腺突然发生炎症的一种疾病。它通常由胰腺内消化酶的异常激活引起,导致胰腺组织自身消化而出现胰腺自身组织受损。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急性胰腺炎的发病率逐渐提高。其发病率仅次于急性阑尾炎、肠梗阻、急性胆囊炎胆石症。发病群体主要集中于青壮年,女性高于男性(男女比例约为1:2)。
      常见诱因为:1、过量饮酒。2、暴饮暴食。尤其是过食高蛋白、高脂肪食物,加之饮酒,可刺激胰液的过量分泌.在伴有胰管部分梗阻时,可发生急性胰腺炎。3、高脂血症。这也是急性胰腺炎的一个病因,高脂血症可继发于肾炎,4、高钙血症。
      中国人急性胰腺炎多于暴饮暴食或饮酒后1-2小时起病。常起病突然,主要表现为:1、腹痛:上部腹痛是急性胰腺炎常见的症状,多数患者感到腹部剧烈而持续的疼痛,多呈束带状,蜷卧位可少减轻,疼痛多持续不缓解。2、呕吐:多数急性胰腺炎患者有呕吐症状。3、发热:有无发热或发热高低与胰腺炎的严重程度相关,高热则表示病情偏重。4.皮肤瘀斑 部分病人脐周皮肤出现兰紫色瘀斑(cullen征)或两侧腰出现棕黄色瘀斑(Grey Turner征),是病情危重的一种表现。
      胰腺炎的确诊一般依靠血常规、胰腺生化两项及影响学等确诊。1、血常规:多有白细胞计数增多及中性粒细胞核左移,CRP常明显升高。2、血尿淀粉酶测定:血清淀粉酶在起病后6~12小时开始升高,48小时开始下降,持续3~5天,血清淀粉酶超过正常值3倍可确诊为本病。3、血清脂肪酶测定。上腹痛患者通过实验室检查,发现淀粉酶、脂肪酶、C反应蛋白等指标出现异常,可以初步诊断为急性胰腺炎。如果患者通过腹部超声、CT检查等影像学检查,发现胰腺结构异常,胰腺肿胀或周边渗出明显,结合腹痛或胰腺生化两项等指标升高3倍或以上可帮助确诊。
      胰腺炎的治疗:胰腺炎发作,一般需要禁食,加用抑制胰腺分泌的药物,如生长抑素、奥曲肽、乌司他丁等,同时,进行胃肠减压,减少胰腺分泌,可依据病情使用抗感染药物,如合并肝功能不全可使用护肝药物如异甘草酸镁、硫普罗宁钠等药物,如合并高脂血症可依据病情使用低分子肝素或使用降脂药物,腹痛减轻之后逐渐恢复饮食,先从碳水化合物开始,后逐步过渡到蛋白类和油脂类,饮食恢复一定要循序渐进。若患者服用药物效果不明显的患者还可以进行内镜下行Oddi括约肌切开或放置鼻胆管引流治疗,能够迅速的改善患者的病情。
      预防:预防急性胰腺炎的关键是避免暴饮暴食和酗酒,其次,维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饮食可以降低患病风险。
      并发症:急性胰腺炎可能引发一系列并发症,包括胰腺囊肿、坏疽性胰腺炎、胰腺假性囊肿和多器官功能衰竭等。需要密切复查胰腺生化等指标及影像学检查加以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