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衰竭
供稿: 发布时间:2022-12-31 浏览量:1597次

肝衰竭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大量坏死或是出现严重的肝功能损害,表现出黄疸、腹水、肝性脑病、凝血功能障碍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种临床综合征。肝衰竭起病急,进展迅速,病死率非常高。

肝衰竭的常见病因为病毒性肝炎,以慢乙肝、丙肝为主,也有少部分患者是药物性肝衰竭,其发病时间急性为2周以内,亚急性为2-4周,慢性时间约2周至半年左右的时间,肝衰竭的临床表现主要为严重的消化道症状,常见的症状是纳差、乏力、恶心、呕吐,可伴有黄疸及转氨酶升高,凝血功能异常,PTA小于40%,总胆红素>171μmol/L,或是每日胆红素上升超过17.1μmol/L,甚至伴有肝性脑病的临床表现。肝衰竭的病情非常危重,当PTA<20%时,出现肝细胞大量坏死,病死率极高。

肝衰竭的常见病因:1、病毒 如甲肝、乙肝、丙肝、戊肝病毒感染或是乙肝、丙肝重叠感染等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肝炎病毒混合或重叠感染引起。2、药物 扑热息痛、安痛定、阿司匹林等NSAIDs类药物、结核患者服用的抗结核药物如异烟肼、利福平等;抗抑郁药和抗癌药、甲亢药物、土三七等也可能引起肝衰竭。3、毒物 磷、锑、氯仿、硝基苯、氟烷、四氯化碳等毒物易引起肝衰竭。4、缺血 一些严重创伤导致急性循环衰竭如休克、急性心力衰竭、门静脉血栓形成等,导致肝细胞缺血、坏死易造成肝衰竭。5.其他类引起肝衰竭疾病包括急性肝豆状核变性、肝淀粉样变、中暑、妊娠期急性脂肪肝、脓毒血症、恶性肿瘤及自身免疫性肝炎等。  

临床表现

肝衰竭一般起病急,进展迅速,早期表现常缺乏特异性,常见的表现可有全身乏力、恶心和呕吐、厌油腻、食欲缺乏;其次,肝衰竭患者易出现黄疸症状,黄疸呈进行性加重,黄疸一般进展非常迅速,此外,肝衰竭患者还易并发肝性脑病、凝血功能障碍、脑水肿、肝肾综合征等,凝血功能障碍患者表现为皮肤、黏膜、内脏广泛出血,严重时可危及生命。当肝衰竭患者出现脑水肿时,表现为昏迷程度迅速加深、频繁抽搐、瞳孔异常变化、呼吸不规则、血压持续升高、视盘水肿等。急性肝衰竭患者并发急性肾衰竭时出现少尿或者无尿、酸中毒、氮质血症、高钾血症等表现,一旦出现肝肾综合征,患者的预后大多较差。

检查

1.血生化检查:肝功能提示血清胆红素呈进行性升高,每日升高17.1-34.2μmol/L,或大于171μmol/L以上;同时ALT、AST进行性升高,严重者甚至出现“胆-酶分离”,即AST/ALT比值>1。此外白蛋白或前清蛋白显著下降。

2.凝血功能检查:凝血酶原时间(PT)延长(>15s)和凝血酶原活动度(PTA)降低(<40%)。血小板<50×109/L,血纤维蛋白原减少(<1.25g/L),血清胆碱酯酶活力<40%。

3.影像学检查:肝胆胰脾彩超和CT检查可发现肝脏体积呈进行性缩小。

4.组织病理学检查:肝穿活检发现肝细胞呈大片坏死,坏死面积超过肝实质的2/3或亚大块坏死;由于肝衰竭患者凝血功能严重异常,肝穿刺活检易并发出血,目前不太推荐该检查。

肝衰竭的治疗

1.病因治疗:针对由毒物或药物引起的急性肝衰竭,需尽快清除毒性物质并积极进行解毒治疗。

2.支持治疗:可输注输新冰冻血浆和人血白蛋白改善凝血功能等。

3.口服乳果糖、乳果糖或醋酸灌肠以保持大便通畅,减少肠道血氨形成,口服益生菌减少肠道菌群失调,使用抗生素预防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发生。

4.防治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1)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2)肝衰竭患者易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建议抗感染治疗。(3)伴发意识障碍及视盘水肿时可使用甘露醇脱水治疗。(4)少尿患者可使用利尿剂或者利尿合剂。5.人工肝辅助治疗和肝移植。人工肝技术是有效的肝功能替代疗法,其机理就是将肝衰竭患者的血液通过体外装置循环,去除血液中的有害物质并补充人体需要的有益成分后再输回到患者体内,当肝衰竭患者黄疸严重时可考虑使用人工肝方法暂时替代肝脏的解毒功能,使肝细胞有更多的时间再生恢复以此为患者赢得更多的生存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