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患者院前自救(情景篇)
供稿: 发布时间:2020-07-20 浏览量:2422次


场景一:小区广场


时间:上午10:00


人物:肖阿姨:年龄60岁。企业退休职员,既往有高血压,糖尿病病史,退休后严格遵医嘱规律用药,病情稳定。平时性格开朗,相信科学,容易接受新事物。


事件:10:00  广场舞跳舞(是领队,多次参加演出)


     10:15  跳舞时突感手脚不利索,站立不稳。


     10:20  自行平躺自测“按照卒中120”,基本判断脑卒中。


     10:25:拨打:120,并与家属取得联系,收拾东西准备前往最近的卒中中心。患者病情逐渐进展,入院时出现“吐词不清伴左侧肢体乏力”,左侧肢体上抬受限。


     11:00  家属陪同下入住最近的卒中中心,及时按照卒中绿色通道,行溶栓治疗。 


     溶栓后患者症状基本缓解,无不适,半月后继续于广场上跳广场舞。    


 


场景二:书房


时间:上午10:00


人物:陈阿姨:中学退学教师,年龄60岁。既往有高血压,糖尿病病史,为人比较固执,坚信“久病成良医”,喜欢自己搜索相关医学资料管理自己血压,血糖,血压、血糖控制尚可。坚信大医院的精湛技术,普通医院的意见很少予以肯定。


事件:10:00 在书房做笔记


10:15:右手写字不利索,握笔不稳,上抬困难。


10:20:意识到自己可能“中风”了,立即查阅相关医学信息及资料。


12:20:基本确认自己“中风了”,当时的症状是:右手持物不稳,右手上抬困难,右下肢行走不稳,当时无意识障碍及言语障碍。


12:30:与家属取得联系,并与当地最权威医院的卒中中心人员取得联系详细介绍了发病的过程及目前症状,医院接到信息后立即启动卒中流程,等候病人。


14:00:在家属陪同下,由“120”送往当地最权威医院,(当时距离最近的卒中中心只需10分钟)。(此时病人已出现浅昏迷,伴右侧肢体全瘫)。


14:30:在与家属反复沟通的基础下,行急性脑血管取栓治疗,术后患者意识恢复,但仍遗留有右侧肢体乏力(肢体能活动,但上抬困难)。


后续持续康复过程中。


 


场景三:麻将桌上


时间:上午10:00


人物:杨阿姨:年龄60岁,自由职业人员,既往有高血压,糖尿病病史,对自身健康不是很关注,“为人爽朗,不拘小节,”平时服药不规律,平时血糖,血压控制不稳。平时很少关注健康科普知识。


事件:10:00与朋友开心的玩麻将


     10:15:右手握麻将不稳,伴头昏沉感。


     10:30:右手持物明显不稳,感头晕加重,自觉昨晚没休息好,当时朋友劝他赶紧去医院,怕是“中风”了,杨阿姨很自信的回答“我身体好的狠,不可能中风”,然后以“头晕明显,先回家休息”。


     11:00:返回家中卧床休息。


     18:00:家属下班回家发现已“昏迷伴右侧肢体活动不能”。家属立即送往当地最近的卒中中心,但已错过最佳溶栓时间窗(4.5小时),动脉取栓时间窗(6小时)。予以药物保守治疗,治疗后仍有意识障碍及右侧肢体全瘫。


 


神经内科医生提醒:牢记卒中“120”,疑是卒中发生,立即拨打“120”到最近的卒中中心。或拨打武汉市第三医院光谷卒中中心24小时热线电话65399978/65399976


     1看1张脸:不对称、口角歪


  2查2只胳膊:平行举起,单侧无力


    0聆听语言:言语不清,表达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