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副脾”
供稿: 发布时间:2023-09-22 浏览量:4668次

      经常会有患者看到腹部检查报告后,询问“副脾”是什么以及是否会对健康产生影响,通常医生会告诉患者这不是肿瘤,它也属于人体脏器,只是个别发育差异所致,无需过度紧张担心。那什么是“副脾”呢,是否副脾就是不用处理呢?今天就带大家一起认识“副脾”。



      左侧腹部巨大肿块,明显分叶,从胰尾部延伸至左肾下极,位于胰腺、脾脏、左肾、胃和肠之间,且与左腰肌相邻。增强扫描呈斑状强化,与脾强化相似。



      左侧下软骨区见边缘清晰椭圆形软组织,平扫可见钙化,增强扫描与脾脏相似,呈花斑样。


           


      胰腺尾部边界清晰的卵形结节,与脾脏所在的所有序列上呈信号相同度,增强扫描强化同脾实质。

      病历1 胰尾副脾      病历2 游走副脾      病历3 胰尾副脾


定义  
      副脾(accessory spleen)指正常脾以外存在的、与主脾结构相似,有一定功能的脾组织。为胚胎第5时背侧中肠脾组织多个分叶融合失败所形成,多位于功能性组织内,由脾动脉分支供血。副脾的发生率为10% ~30%,其最常位于脾门附近,胰尾为第二好发部位,约占副脾的20%,少数出现于脾胃、脾结肠韧带、大网膜及其他部位。副脾的数量不等,多为单发。
临床表现
      尸检研究报告,在普通人群中副脾的发生率为10%。副脾通常无特殊临床表现,偶然可以发生自发性破裂、栓塞和蒂扭转等。
诊断方法:主要根据影像学检查。
      影像学表现:主要位于胰腺尾部。胰尾副脾一般外形较小,单发类圆形或椭圆形,大部分在1-3cm之间,有包膜,边界清晰。平扫及增强表现为同脾实质密度软组织肿块,增强扫描呈明显均匀强化,强化程度与脾脏相仿。若供血动脉为脾动脉分支,即可确诊。MRI可见弥散受限(DWI高、ADC低),信号特点与脾脏相似,增强扫描同CT。
鉴别诊断
    胰尾副脾应与胰腺其他富血供占位进行鉴别。
      1.神经内分泌肿瘤:包括功能性、无功能性(90%)。
      典型表现为实性富血供占位,动脉期明显强化,静脉期强化等或低于胰腺实质,不伴胰管梗阻扩张。较小者呈均匀强化或环形强化;较大者内部可有坏死、钙化,呈不均匀强化。
MRI呈长T1长T2信号,DWI呈高信号(相对于胰腺实质)。
      2.囊腺瘤/囊腺癌:常见于老年女性,胰腺体尾部好发。
      浆液性:常呈分叶状,增强扫描呈蜂窝状强化。
      黏液性:厚壁大囊,分隔明显强化,可有壁结节。
      3.胰腺腺泡细胞癌:罕见,主要见于老年男性,常较大(>4cm),占胰腺恶性外分泌腺肿瘤的1%。
      影像呈边界清楚、外生性的胰腺占位,内部可有不同程度囊变,少数钙化。增强扫描动脉期多数呈不均匀等低强化,少数强化高于胰腺实质,有时可见完整或不完整的高强化包膜,可有胆胰管扩张、远端胰腺萎缩。
      4.实性假乳头状瘤:年轻女性多见,多数囊实性。
      实性成分呈渐进性强化,强化略低于胰腺实质,包膜强化明显;内部常见出血。
      5.转移瘤:少见,占胰腺恶性肿瘤的2%-5%。
      最常见的原发肿瘤为肾癌,强化比脾脏更明显。
      其他游走副脾根据分布部位需与肿大淋巴结及来源于肾上腺、肾肿瘤等相鉴别。
治疗
      无症状无需处理,并发肠梗阻、副脾扭转、破裂出血时应手术切除。因血液系统疾病行脾切除术时,应仔细探查,并彻底切除副脾。外伤性脾破裂切脾时可考虑保留副脾,以保留部分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