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科报告解读三——纵隔区病变二
供稿: 发布时间:2023-06-21 浏览量:1851次
      随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对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高、再加上新冠疫情的影响,胸部CT检出越来越常态化。越来越多的胸膜区的病变被检出(DR胸片的检出率明显低于CT)。很多人一拿到放射科报告胸膜增厚、粘连或钙化、胸腔积液、胸膜占位等就会恐慌、焦虑。其实不然,我们平时检出的胸膜区病变绝大部分都是良性的、炎性的。今天就和大家简单介绍一下胸部CT胸膜区病变。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胸膜区的CT解剖,胸膜腔是由脏层胸膜(内侧邻近肺脏的胸膜)和壁层胸膜(外侧邻近胸内壁的胸膜)组成,如下图。胸膜腔左右各一,互不相通,腔内有少量浆液,可减少呼吸时的摩擦,腔内为负压,有利于肺的扩张。




      其次,胸膜区的病变可分为胸膜的病变及胸膜腔的病变,再者就是胸膜下及胸膜外的病变。今天主要简单介绍胸膜的病变及胸膜腔的病变。
一、胸膜增厚、粘连、钙化
      胸膜增厚是指在胸膜病变基础上,纤维蛋白沉着和肉芽组织增生而致纤维化,使胸膜厚度增加的现象。是渗出性胸膜炎或胸膜积液的结果。胸膜增厚可为局限性或广泛性,广泛的脏层胸膜增厚影响肺的呼吸功能,广泛的壁层胸膜增厚可使肋间隙变狭,胸廓缩小。多数胸膜增厚不需要治疗,胸膜粘连症状严重者,则应手术治疗。
      胸膜粘连是指两层的胸膜粘着在一起。这种病变主要是由肺结核、胸膜炎以及胸部损伤后引发的。

      胸膜钙化是指胸膜腔内有机化的血块或干酪坏死物质等存在时可有钙盐沉着,形成胸膜钙化。胸膜钙化多见于结核性胸膜炎、化脓性胸膜炎及损伤性血胸后。某些尘肺,如滑石肺及石棉肺也可有胸膜钙化,而且常呈双侧性的。胸膜钙化常和胸膜增厚和粘连同时存在。




二、胸膜肿瘤
      胸膜肿瘤可分原发性和转移性,多数是转移性肿瘤。
      胸膜间皮瘤是胸膜原发性肿瘤,1960年首先报道胸膜间皮瘤的发病与石棉有关,有良性局限型和恶性弥漫型两种,后者多见。良性局限型间皮瘤,一般多无症状,偶在胸部X射线或CT检查时发现壁层胸膜上出现圆形或椭圆形肿物,可以手术切除,但术后可复发且有恶性变的可能性。恶性弥漫性胸膜间皮瘤预后极差,病死率较高,多数出现症状后仅生存数月。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办法,抗癌药物及放射治疗效果不佳,因病变广泛手术不易切除。

      胸膜转移瘤是胸膜常见肿瘤。几乎任何肿瘤均可向胸膜转移,原发肿瘤以肺癌、乳腺癌最为常见,胸膜转移瘤的治疗主要针对原发癌,预后与原发癌性质有关。




三、胸腔积液、气胸
      在正常情况下脏层胸膜和壁层胸膜表现上有一层很薄的液体,在呼吸运动时起润滑作用。胸膜腔和其中的液体并非处于静止状态,在每一次呼吸周期中胸膜腔的形状和压力均有很大变化,使胸膜腔内液体持续滤出和吸收并处于动态平衡。各种因素使胸膜腔内液体形成过快或吸收过缓,即产生胸腔积液,简称胸水。以下是引起胸腔积液的常见疾病:充血性心力衰竭、缩窄性心包炎、肺结核、肺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恶性肿瘤胸膜转移、间皮瘤、肺梗死、隔下炎症、膈下脓肿、肝脓肿、急性胰腺炎、低蛋白血症、肝硬化、肾病综合征、急性肾小球肾炎、黏液性水肿、主动脉瘤破裂、胸导管破裂等。

      气胸是指气体进入胸膜腔,造成积气状态,称为气胸。多因肺部疾病或外力影响使肺组织和脏层胸膜破裂,或靠近肺表面的细微气肿泡破裂,肺和支气管内空气逸入胸膜腔。多见于男性青壮年或患有慢支,肺气肿,肺结核者。本病属肺科急症之一,严重者可危及生命,及时处理可治愈。



      小结:我们临床上常见的是胸膜增厚、粘连、钙化,这些常见的原因是炎性的,所以在我们的CT报告单上看到这些我们不用慌张,绝大部分都不需要处理,只有病变较广泛或引起临床症状较重才会临床处理。另外胸腔积液或气胸以及极少数的肿瘤根据临床进行相应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