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肠胀气?
肠胀气,就是肠道气体过多,不能随胃肠蠕动排出体外,气体集聚于肠道引起的胀气。
二、引起肠胀气的原因有哪些?
1.生理因素
新生宝宝胃肠道消化系统发育不成熟不能规律蠕动,同时小肠内乳糖酶含量不足,无论是牛奶还是母乳里的乳糖在小肠内还没被充分消化就进入了大肠,在消化道内通过肠内菌和其他消化酶作用而发酵,使产生气体的菌种增生形成胀气。
2.喂养因素
宝宝胀气一般是从2周以后开始的,母乳和奶粉喂养时宝宝都可能会出现胀气。
母乳喂养的宝宝,可能因妈妈吃了太多容易产生气体的食物导致宝宝肠胀气,比如比如卷心菜、洋葱、西兰花和一些淀粉类食物(如土豆、番薯、面条等)、奶及奶制品、高纤维食物(水果、蔬菜等)、汽水、碳酸饮料等等;也可因为宝宝衔乳不良(未含住妈妈的大部分乳晕),吞入了太多空气;
配方奶喂养的宝宝因奶瓶喂养时,奶嘴上的孔过大,或奶瓶的倾斜度不当都可能导致奶嘴里有空气,从而使宝宝吞入过多的空气。
3.宝宝对营养成分不耐受、过敏
如果宝宝对某些营养成分,比如脂肪、碳水化合物(常见是乳糖)、蛋白质或其它营养素等消化吸收不良、不耐受或对蛋白质过敏,导致胀气。
4.气体排出减少
肠道的梗阻会影响气体的排出,比如便秘、肠梗阻等。
5.其它原因
比如宝宝腹部着凉,引起消化功能异常;患感染性肠炎、肠易激惹综合征(婴幼儿少见)、短肠综合征(通常为手术切除)等等,也会引起宝宝胀气。
1、肚子咕咕叫,屁多,肚子看起来鼓鼓的,腹部经常有“咕噜咕噜”的肠鸣音;
2、大便次数异常,过多或过少;有时大便还会带泡泡或有奶瓣;
3、宝宝爱和自己较劲,用力,伴有打挺的表现,小胳膊小腿乱蹬,有时小脸憋得通红;
4、吃奶频繁,吃奶时烦躁不安,母乳喂养的宝宝更明显;
5、出现吐奶、漾奶的现象;
6、无缘无故的哭闹,睡觉时间短,睡得不安稳。
妈妈们可以注意排查,看宝宝是否存在以上6种情况,如果确实存在,就说明宝宝大概率就是出现了肠胀气。
四、宝宝出现肠胀气该怎么缓解?
1、正确的喂养姿势,母乳喂养含住乳晕,嘴唇向外翻;奶瓶喂养奶水没过奶嘴2/3,但不能没过排气孔。
竖抱式:肩上拍嗝(初生宝宝)
让宝宝趴在你的肩上,抱紧他,用一只手轻拍或轻抚宝宝的背部。
坐怀式:2个月以上
让宝宝坐在你的腿上,一只手扶住宝宝的下巴并支撑胸部,让宝宝的头部下垂,另一只手轻拍或轻抚宝宝的背部。
俯卧式:4个月以上
让宝宝趴在你的双腿上,面朝下,头部略高于胸部,一只手扶住宝宝,另一只手轻拍或轻抚宝宝的背部。
注意:拍嗝过程中注意保护宝宝的颈部、脊柱,动作需轻柔,操作不当有造成宝宝伤害及增加吐奶风险。
3、让宝宝多趴:奶后半小时以后再趴,头偏向一边,家长在旁监护,避免吐奶误吸。
妈妈们可以尝试用温毛巾敷盖宝宝腹部,通过热敷肚子促进宝宝肠道蠕动,缓解胀气带来的不适。但注意毛巾温度,不要烫伤宝宝。
5、排气操:两餐之间做排气操
时间:宝宝喂完奶后的半个小时左右,飞机抱持续的时间一般是3~5分钟左右,
方法:①一手托好宝宝头颈,另一只手从宝宝胸前穿过,托住宝宝的胸腹,让宝宝的身体趴在这只手的前臂上。②托头颈的那只手确保宝宝头部侧过去,枕在你的肘弯里。前臂收拢,让宝宝身体侧面靠在你身上,防止宝宝翻出去。③护住宝宝头颅的那一只手,可以在宝宝的背部进行轻轻地拍打。
注意:抱宝宝时头要比脚略高一些。
第一步:摊平毛巾,并将毛巾的一角向下折叠。将宝宝面朝上放置在毛巾上,同时保证他的肩膀在毛巾折叠处。
第二步:让宝宝的左臂伸直,将左侧毛巾塞入他右臂和躯干之间。
第三步:向上折叠卷曲毛巾的底部,确保孩子的髋部、下肢能够有一定的活动空间第四步:让宝宝的左臂伸直,并将毛巾右侧包裹覆盖在躯干。
第五步:为了确保襁褓没有太紧,家长可以尝试以手指为标准:并拢 2~3 根手指,应当能够较为轻松的插入襁褓和宝宝躯体之间。
8、用声音安抚
宝宝出现肠胀气时多会哭闹不安,进而加重肠胀气,及时安抚宝宝很有必要。可以在宝宝耳边有节奏地发出“嘘嘘”的声音,或下载一些白噪音,用来安抚宝宝的情绪。
10、补充肠道益生菌
宝宝成长过程中,给爸爸妈妈带来很多的欣喜,同时也造成了很多焦虑,正确面对宝宝带给我们一关一关的难题,你就能闯关成功,成为一位身经百战的勇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