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穿刺时止血带你扎对了吗
供稿: 发布时间:2022-06-27 浏览量:4126次

你知道一次成功的静脉穿刺需要具备哪些必不可少的因素吗?
高超的穿刺技术; 适宜的光线; 合适的穿刺工具;良好的心理素质;输液前患者的正确评估;血管的选择…这些都是成功的因素之一,但是,你知道吗?静脉穿刺的成功与否还与止血带的正确使用有关系…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关于静脉穿刺时正确扎止血带的二三事吧
国内曾有扎止血带时间长短对浅静脉穿刺成功率的影响的研究,结果显示扎止血带40-120s进行静脉穿刺,其成功率为98.33%,扎止血带120-300s,进行静脉穿刺,其成功率仅为91.22%。
正确结扎止血带的原则是 A 止血带的位置应该在消毒范围以外尽可能靠近穿刺部位;
B 结扎止血带的时间不宜过长,不宜超过120s,以防止出现局部血液循环障碍,扎止血带40-120s进行静脉穿刺为最佳的穿刺时间;
C 为防止患者的微生物交叉感染,止血带应一人一用; D 标准止血带应以很容易用一只手松开为宜;
E 选择止血带的质地材料时,应考虑有潜在的乳胶过敏可能;
F 结扎止血带时,要求仅影响静脉血流而对动脉血流无影响,因此结扎止血带后,在肢体远端应能很容易的摸到脉搏的跳动。
正确的操作是 先扎紧止血带后观察血管走向,及时将压脉带放松,再进行消毒,待穿刺前再把止血带扎紧。
尤其对检测凝血象的标本尤为重要,力争1min内完成。
推荐在针穿刺进血管后立即放松压脉带(<1min),以免引起血液淤滞,造成血管内 溶血或血液某些成分改变。特别是测定乳酸时不可使用止血带。
如果止血带压迫超过1min,可使局部血氧含量降低,乳酸增加,pH下降。
如果压迫3min后可使胆红素、胆固醇、AST、ALP等增加5% 以上。
止血带结扎的正确位置:
A 结扎止血带的位置应在穿刺点上方5-6cm;
B 止血带的位置应在消毒范围以外尽可能靠近穿刺部位。
如何正确使用两根止血带?
血管暴露充分能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在穿刺点上下关节处或穿刺点上下相距15cm左右扎2根止血带,可以替代病人握拳,同时局部血管充盈度满意,尤其适用于儿童、血管不固定、不充盈、无力握拳的病人。
如何安全使用止血带?
止血虽小,如果使用不当,却关乎患者的生命安全。
A 止血进行静脉穿刺使用时,应充分暴露穿刺部位,不要用其他的物品覆盖,不要遮住捆扎在肢体上的止血带,避免衣物遮盖压脉带,以免忘记解下止血带,遗忘在病人身上;
B 不会说话的患儿、反应迟钝的老人、昏迷等特殊人群,为这些患者使用止血带时,都要格外提高警惕;
C 遵守院感规定:一人一用止血带;
D 检查患者输液部位的血液循环情况,查看手指或脚趾末端是否有发绀、体温下降等现象;
E 选择止血带质地材料时,应考虑潜在的乳胶过敏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