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的尿液由肾脏产生,经过输尿管进入膀胱,尿液在这里暂时储存,因此膀胱就类似一个蓄水池。
排尿反射在脊髓水平即可完成,同时排尿反射也受大脑皮层和脑干的调控,可以人为的抑制或增强。
当膀胱尿量充盈到一定程度约400ml时,位于膀胱壁的牵张感受器受到刺激而兴奋。冲动沿盆神经传入,到达骶髓的排尿反射初级中枢;同时,冲动也到达脑干和大脑皮层的排尿反射高级中枢,并产生排尿欲。做好准备后,脑发出神经冲动沿下行传导束到脊髓排尿中枢,排尿中枢发出的神经冲动由传出神经纤维传到效应器,膀胱逼尿肌收缩,尿道括约肌舒张,尿便经尿道口排出。
参与排尿过程的肌肉,分别为逼尿肌、尿道内括约肌和尿道外括约肌。逼尿肌和尿道内括肌受自主神经支配,为非随意肌;尿道外括约肌受躯体运动神经支配,为随意肌。
膀胱壁富含逼尿肌,具有极强的伸缩弹性,可以扩张30倍左右,膀胱出口及后尿道富含尿道内外括约肌,就像水龙头一样起到阀门开关作用。讲一下这些肌肉的作用:憋尿时膀胱逼尿肌舒张以提高膀胱容量储存尿液,同时尿道括约肌收缩关闭膀胱出口,防止尿液流出;排尿时膀胱逼尿肌收缩增加膀胱内压促使尿液排出,同时尿道括约肌舒张为尿液放行。
膀胱内尿液储存到一定容量,达排尿阈值,压力传输到尿道括约肌神经,大脑产生“尿意”,命令尿道括约肌舒张,打开尿道外口,正常排尿;如果不方便上厕所,大脑就会告诉尿道括约肌加强收缩,不要舒张,防止尿裤子,这种要求尿道括约肌持续收缩的行为,称为憋尿。
正常人膀胱尿液容量为400ml,憋尿时可膨胀至800ml。医学上有一个专业的名词叫“膀胱顺应性”。是指膀胱作为一个容量器官,储尿越多,内部的压力会越高。正常人的膀胱在逐渐充盈的过程中,这个压力是保持不变的,当人的膀胱容量达到它的上限,一般是400ml以上,膀胱内压力才会升高。
当尿液储存至约200ml时,膀胱会告诉大脑需要排尿,我们就会产生“尿意”,如果这时在公共场所、高速路上不方便排尿时,那么我们的意识就会控制尿道括约肌就会加强收缩,防止尿液流出去,该肌肉收缩我们常可以感觉到。等尿液储存到约400ml时,膀胱就会被充满,尿意急迫,这时靠意志力还是可以再憋一会的。当尿液进一步增加,膀胱会过度充盈,像吹气球一样,尿液容量储存到约800ml时,膀胱括约肌的舒张力达到极限,蓄水池装满了,由于排尿反射在脊髓水平即可完成,巨大的膀胱内压会迫使尿道括约肌失去自主控制,打开阀门,排出尿液,此时人会不自主的排出尿液。
所以所以正常生理下,我们想通过意志力憋尿把膀胱憋爆炸几乎不可能,爆炸前就已经尿裤子了。但是如果长期憋尿,或者在前列腺增生等病理状态下,排尿不畅,被迫长期憋尿的话,对人体的危害还是很大的
1、尿潴留。
如果长期憋尿的话,膀胱逼尿肌需要长期保持过度舒张,肌丝被拉长,就像橡皮筋被拉伸一样。久而久之肌肉失代偿,膀胱失去弹性,那么以后排尿的时候,膀胱逼尿肌就会收缩乏力,出现排尿困难。
2、尿失禁。
同理,长期憋尿使尿道括约肌疲劳、无力,该憋尿的时候收缩力下降,水龙头关不紧,引发尿失禁。
3、排尿感受器功能异常。
长期憋尿不仅会让逼尿肌和括约肌肌肉失代偿、排尿肌群功能紊乱、逼尿肌-括约肌协同失调,还会使膀胱排尿感受器功能障碍,排尿反射时常,导致没尿的时候想尿,尿多的时候没有尿意。
4、尿路感染。
尿液里含有很多“废物”和有害物质,尿液储存时间过长会促使细菌滋生,导致膀胱炎。发生膀胱输尿管反流时造成逆行感染,引发肾盂肾炎。
5、肾功能损伤。
正常输尿管开口于膀胱壁上,左右各一,存在抗反流机制。如果膀胱总是处在高压状态,时间久了,抗反流屏障破坏,尿液也就有可能逆流而上,这样会导致肾积水,影响肾功能,甚至引发尿毒症。
6、尿路结石。
经常憋尿很容易导致尿液中的晶体析出,使晶体停留在膀胱,引发膀胱结石;尿液中其他有形成分以及继发感染也可以形成结石;同时会增加肾盂结石的发生概率。
7、妇科男科及生殖医学问题。
女性长期憋尿憋尿可能导致性交疼痛和盆腔炎症,更甚者会出现不孕,还会引起盆底肌肉松弛,造成尿失禁、子宫脱垂等。男性长期憋尿导致后尿道长期充血引发前列腺炎,发生如阳痿早泄等男性性功能障碍,从而影响生育。
8、膀胱破裂。
当我们憋尿时膀胱壁会膨胀变薄,这时候如果腹部承受外力撞击,如外伤等,会导致膀胱内压急剧升高膀胱破裂,多为腹内型破裂,大量尿液会流入腹腔,引起急性腹膜炎、破裂处出血等,危及生命,需要急诊就医。此外酒精可以让排尿反射迟钝,憋尿能力增强,长时间不排尿有膀胱破裂可能。
还有前列腺增生、尿道狭窄、下尿路结石等病变造成尿道梗阻也会导致膀胱破裂。
9、膀胱癌
憋尿可以使尿液中的毒素物质与膀胱黏膜的接触时间过长,容易诱发膀胱黏膜的病变,引发癌症。
10、心脑血管意外。
过度憋尿、和憋尿后突然排尿引起的腹压、血管内压、回心血量突变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人群发生晕厥、休克、心律失常、脑出血等意外事件的概率。